首页 >  beplay888官网  >  文化 >  正文

讲究~古人也有快乐水??

时间:2022-05-30 来源:广东共青团

说到茶,相信广东人都倍感亲切。毕竟广东人很熟悉一句客套话,“得闲饮茶”。

今天,就带大家一口气读完中国喝茶史。

如果把时间往回倒倒,在古人眼里,茶的重要程度就跟今天快乐水在我们眼里的重要程度是一样一样的。

生活必需,快乐源泉

但你真要细说起来,最初喝茶这件事还有段黑历史。

在唐朝时期,直接花椒大料葱姜蒜,煮成一大锅…汤一样的东西。不信你们看这张《宫乐图》:

bdupload/image/202205/1653894347673806822.jpg

▲ 唐 佚名 《宫乐图》

恩…茶具在哪里?

bdupload/image/202205/1653894399601797767.jpg

中间这一大锅…就是!

那时候的“吃茶”,真的是吃,里面真有一些配料是“嚼吧嚼吧”可以吞进肚子里去的。

bdupload/image/202205/1653894424723548653.jpg

▲ 五代 《乞巧图》 局部

当然也有稍微讲究一些的,用这种小炉子慢煮,也不放太多调料:

bdupload/image/202205/1653894508638421350.jpg

▲ 唐 阎立本 《萧翼赚兰亭》 局部 宋人慕本

就在这个时代,出现了一位喝茶讲究的“茶仙”:

卢仝[tóng]

他总是带着俩侍从,一个长胡老大爷不裹头,一个赤脚老大娘没牙齿。

这形象太过于经典了,被历朝历代的画家画进了画里。所以你只要看到这两个人,或者其中一个,就知道画的是卢仝。

bdupload/image/202205/1653894536779614873.jpg

▲ 明 丁云鹏 《卢仝煮茶图》局部

这也是称他为“茶仙”的原因。他活得不长,但他却凭着这经典的形象,在画中喝了一千多年的茶。

喝茶的方式一直在变,但卢仝的形象却总在画里,见证了一千多年来喝茶的衍变方式。

当你跟随他的形象穿越时空,将会看见千年以来中国人快乐的喝茶故事。

1.唐朝

bdupload/image/202205/1653894611827057177.jpg

▲ 宋 刘松年 《卢仝烹茶图》

注:虽然是宋画但是比较接近唐朝的样子

这个大概是卢仝正常喝茶的样子,边上老大爷在打水,老大娘在准备小炉煮茶。

而卢仝呢?就一个人静静坐着,等待着茶水烧好。

生活是那么的闲适,但到了宋朝,这一切就发生了改变。

2.宋朝

bdupload/image/202205/1653894666026353026.jpg

▲ 宋 《卢仝煎茶图》

这在干什么? 这是宋朝流行的:斗茶。

喝个茶也能斗?

主要是因为他们喝的不是我们今天喝的这种茶,也不是唐朝流行的煮茶,当时的人会把茶叶经过一些复杂的加工,做成茶饼。

bdupload/image/202205/1653894690707157530.jpg

▲ 宋朝人喝茶的道具“茶具十二先生”

再经过几道复杂的工序,做成绿色的茶汤。

bdupload/image/202205/1653894724784258442.jpg

▲ 河北宣化辽代 张匡正墓室壁画


图中有仆人在磨茶粉、有人在煮水,再用茶筅搅拌,打出泡沫。

bdupload/image/202205/1653894747900252233.jpg

▲ 宋 《撵茶图》清人摹本


这个过程叫做“点茶”。

bdupload/image/202205/1653894772051443753.jpg

看起来是不是很眼熟?对,后来这技术就传到日本去,变成抹茶了。

当时有些人还会用工具,把茶表面的白沫做出花纹图案,就跟今天咖啡拉花差不多,叫做“分茶”。

bdupload/image/202205/1653894790349777526.jpg

▲ 张世卿墓室壁画:一个正在分茶的人

再说回斗茶,因为当时的茶是抹茶一样的,有颜色的,浓稠的,有白沫。

所以就有两种斗法,一种是比谁的茶沫颜色白;

bdupload/image/202205/1653894812872137272.jpg

▲ 宋 《斗茶图》 清朝摹本

一种是比谁的茶喝完之后,留在杯子上的茶沫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茶沫停留在杯壁上的时间更长,叫做“咬盏”。

为了斗茶的时候能够看得清楚,当时的瓷器也有很多是黑色的,比如宋代建窑就出了很多黑色瓷器。

bdupload/image/202205/1653894833939224234.jpg

▲ 看久了有点密恐的建窑

从宋朝的茶画里可以看出,宋朝的斗茶文化非常繁荣,而且斗茶的人不一定都是文人雅士,很多看上去就是街上各行各业的普通人。

bdupload/image/202205/1653894852430020780.jpg

▲ 南宋 刘松年《茗园赌市图》

似乎是两个人碰面了连招呼都不先打,然后就会出现以下对话:

“你瞅啥”——“我瞅你怎地”“有种咱斗茶”——“斗就斗”

bdupload/image/202205/1653894869432576034.jpg

▲ 南宋 刘松年《斗茶图》


3.元朝

到了元代,虽然元朝又是排挤汉人,又是废科举,但是民间的很多生活方式变化不大。

bdupload/image/202205/1653894913078827704.jpg

▲ 钱选 《卢仝煮茶图》

再看明代,变化就比较大了。

4.明朝

明朝皇帝朱元璋,可不搞这些复杂的讲究。

他就规定以后喝茶,只要水和茶叶倒进去,喝,就行啦,别搞那么多事儿~

这就叫做“散茶”。

于是,斗茶的文化就结束了,因此明朝喝茶也简单多了。 可怜的卢仝仙儿就变成了这样:

bdupload/image/202205/1653894944818117886.jpg

▲ 明 陈洪绶 《玉川子像》(卢仝号玉川子)

当然,明朝的茶画,通常是两种喝茶方式:

一种是比较诚实的,比如丁云鹏、陈洪绶这样的画家,他们笔下的卢仝,基本上到了明朝就跟着喝冲泡的散茶。

bdupload/image/202205/1653894965401532257.jpg

▲ 明 丁云鹏 《卢仝煮茶图》

还有一种,实在是向往宋朝人的生活,硬是画宋朝的喝茶方式:

bdupload/image/202205/1653894986075850157.jpg

▲ 明 崔子忠 《杏园雅聚图》

但是其实可以看出,这个动作、煮茶的工具,都是在古画里学来的。

大多数明朝人并没有这些喝茶道具,我想崔子忠自己也应该没见过,所以只好找了张古画,对着画了个一样的。

bdupload/image/202205/1653895009409887727.jpg

▲ 宋 刘松年 《撵茶图》 局部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是这张画,宋朝人喝茶有个雅趣,就是找一些古董,一边品茶,一边品古董。

仇英估计也是很向往这种生活,于是也画了一个喝茶品古的画面:

bdupload/image/202205/1653895029272998297.jpg

▲ 仇英《竹院品古》

仔细一看,这些古董啊……

好像比例不太对?一个杯子跟鼎一样高了。看来也是在图鉴上抄来的,仇英自己并没有见过这些。

bdupload/image/202205/1653895049828352072.jpg

▲ 仇英《竹院品古》局部

还有下面这张图:明明喝的是散茶,却放了一个磨茶叶用的茶撵在边上。

bdupload/image/202205/1653895067414428916.jpg

▲ 明 周翰 《西园雅集图》

5.清朝

明朝人怀念宋朝,清朝则有很多人怀念明朝和明朝之前的时代。

在清朝民间画作里,还是常常看到卢仝用唐宋时期的工具喝茶。但我们能在很多宫廷画中,了解到清朝人喝茶的习惯。

bdupload/image/202205/1653895113237745876.jpg

▲ 清 金农 《玉川先生煎茶图》

也是这时流行起了盖碗。

bdupload/image/202205/1653895135451668549.jpg

▲ 清 八旗子弟茶不离身

盖碗茶使用方便,喝茶不串味儿,而且浓淡也方便自己控制,非常好用。并且画起来也容易,所以常常出现在清朝的画里。

bdupload/image/202205/1653895152567997370.jpg

▲ 清 冷枚 《赏秋图》

不仅仅是茶,还有山水,梅兰竹菊,中国人喜欢把雅致的东西画进画里。

在朱元璋将“斗茶”改成“散茶”后,似乎让喝茶这件事变得越来越简单。但喝茶方式简化,反而让我们在茶叶、器具、精神上有了更高的追求。

这是由茶而窥入中式美学——简单、清雅,是朴素之美、简单之美,亦是生活之美。

旧时广州,有一家茶楼的楹联写得好:“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

闲不在真正的闲,在于更好的忙;忙也不在真正的忙,而在于回到对生活的本来热爱。

在素雅的环境里,茶盅沏茶,点心扎实,文气悠长,也让人在闲闲忙忙间,偷得半日欢愉。

所以,现在要来一杯茶吗?


责任编辑:王盛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