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涓滴之水 汇聚磅礴力量
昆仑山脚下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覆膜畦灌技术得到广泛推广 本报通讯员 王忠庆 摄
2021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2年分别下降45%和5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12年的0.516提高到2021年的0.568;近十年我国用水总量基本保持平稳,以占全球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20%的人口,创造了世界18%以上的经济总量……9月13日,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利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上,一组组数据振奋人心。
十年来,社会各界关注治水、聚力治水、科学治水,水资源利用方式实现深层次变革。
十年来,“节水优先”方针在区域规划、社会生活中落地,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集约节约转变。
十年征程漫漫,十年大道如砥。
十年来,面对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的基本国情水情,在“节水优先”方针指引下,全国各地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为重,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我国走上一条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
把舵定向 坚定国家意志
水是整个生态的核心,没有水就没有生态,没有生态就没有文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强调从观念、意识、措施等各方面都要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
节水既是破解复杂水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看水,常常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的重要安排,总书记多次就水资源保护和集约节约利用作出重要指示。
“节水,拧紧水龙头的事,是个等不得、拖不了的当务之急。”“要把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同北方地区节约用水统筹起来,坚持调水、节水两手都要硬。”“把大保护作为关键任务,通过打好环境问题整治、深度节水控水、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明显改善流域生态面貌。”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把节水作为事关发展全局的重要工作,摆在治水管水空前重要的位置,设定一揽子目标任务,统筹各方面力量,推动全社会节水。
自此,节约用水成为国家意志和全民行动,节水制度政策的建立健全进入快车道。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联合印发《国家节水行动方案》。随后,《“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方案》《关于实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行动的意见》《工业水效提升行动计划》等一批相关规划、方案陆续出台。
水利部把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作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施路径之一,印发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指标刚性约束更强,用水全过程管理更严,激励政策制度更实。
有了制度保障,更要机制支撑。
2021年,水利部牵头,20个部委参与的节约用水工作部际协调机制正式建立,共襄、共商、共谋,协同解决节水重大问题,汇聚起推动国家节水行动的强大合力。
目前,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重点地区节水开源、科技创新引领等六大重点行动稳步实施,节水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不断完善,组织保障和基础能力持续增强。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出台省级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建立了节水省级部门协调机制或联席会议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创造了众多经验做法。
奋楫笃行 共促全民行动
“用上喷灌机,实现水肥一体化,一亩地用水比原先少了30%,成本降了,产量还增了。”山东省泗水县志诚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宋西华种了200多亩小麦,浇地方式一变,既节水又增产。
位于江苏苏州市吴江区的华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同样有自己的节水“法宝”:65%的工业废水经超滤和反渗透工艺成为达标水可回收再利用,每年中水年回用量达6.8万吨,能节约1/5的用水量;2021年7月,公司投用雨水回收系统,把雨水转化成宝贵的水资源,每年可节水1.28万吨左右,用水大户成了节水标兵。
每小时240立方米!湖南省长沙市浏河心苑小区的工作人员发现管网夜间最小流量远超正常值,收到系统报警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排查地下管网漏水点,并及时修补。“安装高精度智能水表,远程传输数据,监测管网运行有了‘千里眼’。”长沙水业集团供水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副部长邓军说,解决管网跑冒滴漏,不仅能有效控制供水成本,更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城市节水的关键举措。
农业用水更高效,工业节水招式多,城镇节水办法好,这是我国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的真实写照。
十年来,我国大力发展以喷灌、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全面加强工业、服务业和生活节水,重点实施高耗水工业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加强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改造,普及应用生活节水器具,大力推进高耗水服务业节水技术改造,全面开展节水型单位和居民小区建设。
高校节水,是黄河流域节水控水的突破口和重要切入点。
位于黄河之滨的兰州大学投资100余万元,建立了校园供水管网渗漏报警系统,细微处的漏点都可以被及时发现,有效减少了水资源浪费。学校把节水型校园建设、绿色学校建设等纳入学校“十四五”规划,并制定了节水型高校建设实施方案及年度实施计划。
2021年,水利部印发《关于实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行动的意见》,明确“推进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开展对标达标建设,示范引领全社会节水”“到2025年,地级以上城市政府机构率先建成节水机关,普通高等院校力争全面建成节水高校”。
从农业到工业再到城镇节水,从粗放低效到集约节约,从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到深度节水控水,节水工作各责任部门同心同德、凝心聚力,交出喜人成绩单。
“十三五”以来,全国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超过1.2亿亩,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2%以上,计划用水覆盖水资源超载地区99%的规模以上用水工业企业,地级以上缺水城市全部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建成11.9万个节水型服务业单位,全国非常规水源利用量由2019年的107.7亿立方米增加至2021年的138.3亿立方米,全国1094个县(区)达到节水型社会标准。
十年来,节水科技引领示范作用不断强化,遴选发布国家成熟适用节水技术160项,水利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三批《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征集工作,发布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152项。
数据只是表征,折射的是“节水优先”方针的思想伟力,反映的是全社会节约用水的生动实绩。
久久为功 引领社会风尚
节水最根本是要提升思想、认识、理念。
“地球上有多少水?”“北京的水从哪里来?”“节约用水,我们可以做什么?”在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志愿者带领同学们走近水的世界,结合科学小实验讲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以及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意义,一起探索节约用水的方法。
这是2021年7月“ 你我同行”联合行动节水宣传进校园的活动场景。随着节水型社会建设扎实推进,节水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等活动深入开展,全社会节水意识进一步增强。
节水,人人有为,人人可为。在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要节点,全国各地策划开展形式多样的节水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公众不断加深对我国水情的认知,号召公众做节约用水的倡导者、践行者和传播者,让节水护水惜水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
节水体现着社会文明程度。
2021年,水利部、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行为规范》),对公众的节水意识、用水行为、节水义务提出了实用具体的要求,促进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2022年,《行为规范》联合印发部门再次凝聚合力,举办以积极践行《行为规范》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其中“ 你我同行”联合行动吸引各地各行业5528家单位踊跃参与,网上发布活动5664个,网络点赞量超过3.05亿人次,快手话题视频总播放量达21.5亿次。“节水在身边”全国短视频大赛抖音平台大赛话题播放量达16.4亿次,节水主题作品数量超45万部,丰富多样的活动掀起全国上下一盘棋的节水宣传热潮。
拧开水龙头,清水流入菜盆中。“水池里放个盆,洗菜水、淘米水存下来,还能浇花,不会白白浪费。”家住山东省寿光市德润绿城百合园的居民王锡梅在厨房一边忙活一边说。
《行为规范》早已融入王锡梅的生活点滴。当被问起怎样节水,她打开了话匣子:“洗脸洗手的间隙,得关上水龙头。清洗碗筷前,先用纸擦去油污。解冻食品别用长流水……”
节水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涉及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领域,涉及单位、家庭、个人等用水主体,是所有用水者共同的社会责任,需要全体公民共同行动,只有全社会都自觉参与节水,节水才能从被动引导转变成主动行为,才能筑牢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础。
2021年,水利部、中宣部、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全国水情教育规划》,引导公众不断加深对我国水情的认知,增强公众水安全水忧患意识,推动形成全民知水、节水、护水、亲水的良好社会风尚。
目前,全国已设立63个国家水情教育基地,部分地区还开展了省级和市级水情教育基地设立工作,基地每年接待参观者超千万人次,水情教育的社会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十年来,节约用水已经逐步成为国民素质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惜水爱水护水理念深入人心。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回望来路,水利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全面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奋力推进新阶段节水高质量发展,书写了坚持“节水优先”的精彩答卷;放眼未来,水利人将赶考再出发,面对新征程上的节水“必答题”,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