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家谈 >  正文

人类历史上水卫生的发展

时间:2021-06-22 来源:《光明日报》

在人类历史上,死于流行性疾病的人远远多于战争,与水相关的疾病则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从散居的田园生活到聚集的城镇生活,人类一直在为获得有效的清洁水供给、处理污水、减少疾病传播等做着不懈努力,这一切在学术语境中可以用水卫生的概念来表述。水卫生不仅是人们改善自身生存环境的需要,而且从多个层面改变人类的历史面貌、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卫生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也与价值观、社会习俗、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本期刊发两篇文章,分别从整体和个案来展现水卫生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能动作用,以飨读者。

 

水卫生:人类生存和文明延续的基石

郑晓云(中国长江文化研究院特聘教授)

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资源,与水相关的卫生发展则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条件,即水卫生的发展。水卫生的内涵包括洁净水的供给、污水处理、沐浴、防治与水相关的疾病等直接影响到人类健康的层面。水卫生的发展,一方面是技术进步的结果,另一方面受到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社会制度等文化因素的深刻影响。

在历史研究领域,水卫生史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际学术界开始受到广泛重视并获得较快发展。学者们一方面研究水卫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例如探讨欧洲从古希腊罗马时代到近当代水卫生发展的历史;另一方面,注重探讨水卫生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尤其是水卫生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能动作用。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将研究触角延伸到具体的国家和地区,以及与水卫生相关的微观研究中,例如水卫生与人口增长、水和疾病的关系、水卫生与军事史、水卫生与城市史等。水卫生在全球史、文明史、技术史、环境史等范式或范畴下的研究也是备受关注的热点。相比之下,在中文学术语境中,水卫生是一个尚未被系统提及的概念,与国际学术界有较大的差距。

芬兰著名水卫生专家P.朱蒂教授指出,水供给和水卫生是人类与这个星球上大水文循环互动连接最初的交汇点。水卫生涵盖的领域十分宽泛,综合国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可将其内涵概括为清洁水的供应、污水处理、沐浴和水冲厕所等三个核心层面。

供水和清洁水是水卫生的第一个核心层面。人类社会早期,面对生存,人们首要解决的是水源问题。一旦定居下来,人类和水的关系开始发生变化,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是获得清洁饮用水。为此,一方面要修筑供水设施,另一方面要对不能达到饮用要求的水进行净化。水井是人类最早的水净化设施,可以说是水卫生的起始。在中国、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等地的古老文明遗址中,都发现了水井。例如,在距今6000年左右的中国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水井,其主要功能是过滤当地苦涩的地下水。在今天位于巴基斯坦的青铜时代早期城市摩亨佐达罗,考古学家们发现了数以百计的水井。水井的使用,使得人类饮用水的来源更稳定、更清洁。罗马帝国时期修建了基于引水渠的城市供水系统,改变了城市居民传统的用水方式,也由此带动社会的变革,促进了城市水卫生事业的发展。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集中供水原理至今仍然被广泛采用。

污水处理则是水卫生的第二个核心层面。污水不仅会污染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而且会导致疾病流行。因此,有学者指出,城市扩张发展的历史就是人们力求防范疾病、处理污物的历史。根据考古学的发现,在公元前4000年—前2500年位于今天伊拉克境内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一些城市中,街道上已经有很多排水沟。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希腊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明遗址、在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遗址中,都有完整的排水系统被发现。在苏格兰的一些村庄中,考古学家也发现了与米诺斯文明同时期完整的排水系统。在中国,河南平粮台遗址中也发现了距今4000年左右的陶质排水管道,说明中国也有较早的排水历史。这些排水系统排泄雨水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排泄生活污水。到罗马帝国时期,污水排放从技术到制度均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是城镇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世纪,由于缺乏必要的污水处理设施,尤其是下水道,诸多欧洲城市遍地污水、粪便、垃圾,由此带来了包括鼠疫在内的流行性疾病,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在英国伦敦,14世纪每隔一二十年就会有一次大的鼠疫传播;1563年鼠疫传播夺去了1.75万人的生命;1665年大鼠疫暴发更是夺去了8万人的生命。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很多工业城市仍然是粪便、污水遍地,臭气熏天。1832年伦敦再次暴发霍乱,共有3.2万人染病身亡,随后的十多年间,霍乱一直没有停止。尽管这一时期人们还不知道污水与霍乱之间的关系,但是伦敦严重的水污染还是触动了人们对城市管理制度以及道德层面的思考,也因此成为基督徒们以宗教名义大声疾呼的话题。1846年,伦敦大主教向上议院提出了《公共浴场与浴室方案》并获得通过。1858年,由约瑟夫-巴扎尔盖特主持修建的伦敦大排水系统历时20年完工,解决了伦敦的污水排放问题,使伦敦成为一个令其他欧洲城市羡慕的干净城市,初步解决了困扰这个城市发展的顽疾。由于水卫生事业的进步,伦敦城市中居民患病率下降,人口增长加快,到20世纪前后伦敦人口每十年平均增长达到100万。

人类历史上水卫生的发展

克里特岛科罗索斯皇宫遗址中手持水具的侍女壁画。资料图片

沐浴和水冲厕所是水卫生的第三个核心层面。考古学证实了人类室内沐浴和水冲厕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青铜时代甚至更早。在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遗址就发现了很多配备在家中的沐浴设施,最令人震撼的发现则是克里特岛上米诺斯文明遗址所展示的卫生设施。考古学家们在包括科罗索斯皇宫在内的克里特岛遗址中发现有一千多个房间配备了单独的沐浴室和水冲厕所,还包括用于宗教目的的公共浴室。在此之后,沐浴成为希腊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尤其是富人家庭。对于一般民众来说,则是一种公共服务,由市政部门提供。在罗马帝国时期,公共浴室是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帝国疆域中公共浴场无所不在,甚至往往首先被修建起来,很多耗费巨大的引水渠的修建仅仅是为了给公共浴场供水。公共浴场成为罗马文明的重要标志。沐浴不仅仅是为了洁净身躯,也成为一种社会生活时尚,成为罗马帝国时代社会教化的工具,是区分“野蛮”和“文明”的标志。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罗马帝国的军队都把沐浴设施作为军队的必要配置,军人甚至在沐浴以后才上战场,罗马军人相信清洁的身体是战斗力的体现。

水冲厕所的普及与古代希腊罗马时期浴室的发展基本同步。不论是富有的私人家庭还是公共浴场,基本都建有水冲厕所,可以使用沐浴的废水冲刷厕所。在古代罗马城市遗址中,如罗马、庞贝古城等今天仍然保留着一些水冲厕所。水冲厕所的普及在厕所史上也是革命性的,因为没有什么方法比水冲洗厕所更清洁、卫生、便捷,减少了疾病传播。水冲厕所又一次革命性的变革是16世纪末期发明的抽水马桶及相关的厕所设施。这项革命性的水卫生设施在世界各国的普及,对人类健康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今天仍然是全球推广最多的厕所类型。如果没有这一项发明,人类居住区域的水环境将受到严重污染,尤其是大城市中疾病的流行仍然难以控制。

总而言之,人类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重要时期,都可以看到水卫生的支撑。从一定意义来讲,人类的历史也是一部基于水的卫生发展史,其意义之重要并不亚于某些生产力环节上的革命。水卫生的发展,使得人类身体洁净、居住环境干净,以城市为中心的大规模聚居成为可能;保障了人类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截至目前,全球仍然有18亿人口使用未经任何处理的饮用水,对与水相关的疾病没有任何防范。全球所产生的污水有80%尚未进行任何处理或者再利用,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发展。加强水卫生体系建设,提高水卫生发展水平,依然任重道远。我们有必要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获得启迪,这不仅是学术建设的需要,更是现实发展的需要。

 

近代历史上巴西城市水卫生的变迁

程晶(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水卫生的变迁见证并记录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南美巨人”巴西作为世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1999年城市化率就已高达80%。在其城市化进程中,水卫生事业的发展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成为城市发展的风向标。追溯历史,巴西在近代城市发展中为了解决用水不便、供水不足、排污不畅、卫生设施缺乏、居民卫生习惯有待改善等问题做出不懈努力,取得积极成效。概括而言,近代巴西城市水卫生经历了由“原始状态”到“公共喷泉时代”再到“自来水时代”三大转变期。

第一个时期是原始状态下的水卫生(16世纪—17世纪末)。巴西自1500年被葡萄牙“发现”以来,在殖民初期两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尚未建立供水和排水系统,水卫生处于原始状态。居民多通过陶罐、木桶等较大容器,从河流等水源地取水后存放在家里供日常使用。沿袭原住民印第安人的文化习俗,加之炎热潮湿的热带气候的影响,巴西居民重视身体的清洁,养成了每天洗澡、饭前洗手、睡前洗脚的良好卫生习惯。但是,当时没有厕所,居民排泄处于原始状态,“随地小便”、随意倾倒排泄物的现象十分普遍,导致街道污浊不堪、臭气熏天,此种情况持续到19世纪初。

第二个时期是公共喷泉时代的水卫生(18世纪—19世纪上半叶)。这一时期尤其是1808年葡萄牙王室因葡萄牙本土遭到法国军队的入侵不得已迁居殖民地巴西避难后,巴西遂暂时成为葡萄牙帝国的中心,直至1822年巴西独立,由此导致巴西城市人口迅速增加,用水需求也随之增长,改变原始落后的供水状况刻不容缓。于是,巴西参照欧洲城市的供水及排水模式,建立了以引水渠、公共喷泉、排水沟为主的供水及排水系统,进入“公共喷泉时代”,改变了市民获取洁净水的传统方式,也为其他卫生生活提供了水资源。

1723年,巴西首个引水渠——拉帕拱门落成,具有典型的罗马风格,长270米、高17.6米,由42个拱门组成,被誉为“巴西殖民时期最重要的建筑物”,如今是里约市著名的历史遗迹和“城市名片”之一。通过引水渠,远处的河水被引入市中心,然后通过公共喷泉免费供给居民使用。就在同一年,巴西首个公共喷泉——里约喷泉建成,为巴洛克式的大理石喷泉,一共带有16个铜制的水龙头,成为当时里约市中心的“心脏”。到1810年,里约市一共建成20多个公共喷泉,成为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受季节和天气的影响,水源供应不稳定,公共喷泉仅能满足部分居民的用水需求,许多人还是不得不去远处的河流取水。

相较于迅速发展的供水系统,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仍十分滞后,尚未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仅少数城市修建排水沟,将雨水、生活污水、排泄物等排放到附近的河流或海里,污染水源的同时并未改变城市脏乱的景象。

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城市卫生状况更趋恶化,与污水相关的霍乱、伤寒等致命性的水性传染病以及黄热病等热带疾病肆虐。19世纪50年代,巴西多个城市遭受传染病的侵袭。当时的首都里约市于1849—1850年首次遭受黄热病的袭击,导致4160人死亡,随后黄热病多次卷土重来;1855—1856年霍乱流行,造成4828人死亡。如何改善水卫生、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成为巴西城市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难题。

第三个时期是自来水时代的水卫生(19世纪中下叶)。19世纪中叶,面对传染病的侵袭,巴西社会精英意识到传染病与卫生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于是开始有了卫生意识。同时,随着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细菌理论出现,在西方医学界大行其道的瘴气理论遭到严重挑战。人们认识到,传染病并不是因吸入“空气中的有毒气体”所致,而是由微生物的污染所引起;污水是繁殖细菌、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由此,水卫生问题获得巴西政府和社会前所未有的重视,并被纳入公共政策。水卫生问题不再是个人的私事,而是整个社会的大事。

为改善城市水卫生、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巴西政府在水卫生领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一方面,大力投资建设现代意义的城市家庭供水和排污系统。从19世纪中叶开始,巴西引进欧洲的技术和材料,修建城市家庭自来水管道,城市供水日益家庭化;随后采用英国的排污分流模式,建立了家庭下水管道系统。到19世纪末,巴西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安装了家庭自来水和下水管道,公共喷泉被彻底取代,巴西城市迎来“自来水时代”。同时,为保障城市居民的用水安全、减少污水污染,巴西还修建大规模的蓄水池、深井和大坝;兴建饮用水处理站,采用压力过滤器清除水源中的致病细菌和微生物;对饮用水的水质进行化学分析和细菌检测;建立污水处理站和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免费为城市居民提供垃圾回收服务等,通过科学技术改善城市水卫生。

另一方面,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引导居民养成文明的卫生习惯。19世纪下半叶,巴西多个城市颁布《行为规范》《卫生条例》,制定文明行为规范和卫生标准,对居民随地小便、随意倾倒排泄物、在河里裸体洗澡等违反“公共道德”的行为予以禁止,违反者受到罚款、拘留等处罚。与此同时,一些现代的卫生设施和生活方式被引入。19世纪中叶,巴西城市开始出现公共浴室和公共厕所,随后浴室、浴缸、厕所、马桶等现代卫生设施开始走进巴西富有的城市家庭。其中,公共浴室除了提供热水淋浴、浴缸坐浴等洗澡服务外,还提供餐饮、酒水、冰激凌等甜点,成为人们洗澡、休闲、娱乐、社交的场所。20世纪初,随着家庭浴室的普及,公共浴室从巴西城市消失。

水卫生是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近代历史上巴西城市水卫生的变迁,彰显了思想观念的更新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巴西城市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水卫生技术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改变了原始落后的供水和排水状况,建立现代意义的水卫生设施和系统。巴西居民在沐浴、如厕等个人卫生方面除旧布新,将传统和现代、本土和外来的一些卫生健康习惯相调适,初步形成现代文明的卫生观念和卫生习惯。现代卫生设施的使用和文明卫生习惯的养成,不仅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保障民众的健康,而且改善城市的环境卫生,为现代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郑晓云、程晶 责任编辑:李泊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