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水多用显成效
重庆动物园的“顶流”国宝——大熊猫兄妹渝可、渝爱近日惊喜亮相,为重庆城市节水代言。两位萌宝的闪亮登场,瞬间点燃了全场的气氛,引起大朋友、小朋友们的阵阵欢呼。在重庆市,高效推动城市节水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重庆市过境水资源量虽相对丰富,但工程性缺水、资源性缺水问题仍然存在。近年来,重庆市逐步健全节水管理机制,强化非常规水利用、严控管网漏损率、加大节水型载体建设,节约用水取得明显成效。
积极创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
在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中期评估中,重庆市璧山区被评选为全国23个优秀试点城市之一。
依托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项目,通过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和规模化推广应用,统筹规划布局、厂网同步配套、统一管理服务,璧山区实现了有水可用、一水多用,极大缓解了区域内水资源紧张的状况,优化了河湖生态,同时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当前,试点区内5座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达到17.5万立方米每天,已建成80余千米再生水供水管网。
重庆市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逐步探索开展市政环卫、绿化领域的雨水蓄积利用工作,公园绿地、机关事业单位、小区、学校、医院、大型公共场所等推行雨水利用示范项目,建设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优先满足路面清洗、浇灌绿地、消防、景观用水等。
“将再生水纳入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范围,推动大型单体建筑、公共建筑配建再生水回用系统,规划建设中水回用设施,具备条件的地方,在城市绿化、道路清洗、车辆冲洗等方面优先使用再生水。”重庆市城市供节水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针对城镇节水降损精准施策
在南川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整治工程一期项目中,通过老旧管网改造、建设DMA分区漏损计量平台、改造智能网表等,实现计量设备管理、分区管理、采集管理、感知分析、漏损治理、水平衡分析功能。当前,项目示范区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8%以内。
近年来,重庆不断完善供水管网普查,推进管网信息系统建设,加强管网档案管理。逐步建立的管网巡查检漏工作制度为城镇节水降损精准施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供水管理部门及供水企业可根据管网实际情况,制定管网检漏计划,加强管道检漏工作,严格控制城市公共管网漏损率。
在重庆中心城区西部,重庆科学城正拔地而起。路面之下,综合管廊约一层楼高,两层楼宽,两侧电力、通信、供水等管线有序排列。以前,水、电、通信线路各自埋在公路两侧地下,发现问题难、检修成本高。“遇到漏水或断电,每次都要像拉链一样反复挖开公路,给群众生活造成不便。”重庆市城市管线综合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莫天柱说。如今,有了综合管廊,哪根管道出了问题,工人走进地下综合管廊查看可一目了然,检修简单方便。运用智能化设备后,摄像头抓拍进行自动分析,还能准确提醒故障地点。
这样的节水实践已遍布全市。重庆通过创建节水型单位、节水型居民小区、节水型企业等载体,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强化典型辐射,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在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的同时,用水总量由80亿立方米下降到70亿立方米,降幅达12.5%。
截至目前,重庆市共20个区(县)建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区(县),创建率达51.3%,累计建设节水载体900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