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节水型社会建设  >  正文

河南:坚持节水优先 让中原大地碧水长流

时间:2021-03-25 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省节约用水办公室

bdupload/image/202103/1616643172490092800.jpg

 河南省各地积极推进节约集约用水。图为节水型城市洛阳的洛河风光 杨其格摄


水是万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我国水资源不足,必须节约用水。党中央高度重视节水工作,把节水作为解决我国水问题的首要选项、保障水安全的根本举措。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思路,把节水优先排在首位。2019年9月18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等要求。去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为重”“全面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坚持调水、节水两手都要硬”“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业,节约用水,不能随意扩大用水量”。

河南省水资源极度短缺,节约用水势在必行。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03.5亿立方米,人均、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分别为368立方米、373立方米,约为全国人均、亩均水平的1/5、1/4,人均水资源量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极度缺水的下限。河南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节水工作,“十三五”期间节水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过去五年,河南省认真贯彻党中央节水要求,扎实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广泛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推进农业、工业、生活和科技节水,以全国1/70的水资源量,养活了全国1/14的人口,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支撑了全国1/18的经济总量。

多措并举刚性约束硬起来

节水优先,就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十三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带领下,河南省各部门齐心协力,采取多种强力措施,持续不断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勠力同心,推动节约用水。各部门齐抓共管,强化政绩考核,河南省发改、工信、住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水利、科技和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出台支持政策,积极推动将节水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政绩考核。同时,鼓励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培育壮大第三方服务机构,为开展节水技术改造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形成了政府齐抓共管、社会全面协作做好节水工作的态势和决心。

节水优先,开展八大行动。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联合下发《河南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三个阶段性目标”,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城镇等重点领域节水,加快推进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决定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农业农村领域节水增效、工业领域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重点地区节水开源、节水科技引领、节水政策体制改革、节水市场机制创新八大节水行动,对河南省节水工作全面安排部署,分类管控,对严重缺水地区实行严格考核,动员社会各界群众参与节水行动。

计划用水,实施流域限批。河南省不断加强计划用水管理,截至2020年年底,郑州、开封、许昌、安阳、濮阳、商丘、周口等水资源超载地区月用水量300立方米以上者全部纳入计划管理,实现了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及以上工业企业用水计划全覆盖。去年年底,根据水利部要求,暂停黄河流域水资源超载地区新增取水许可,这次流域限批是实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具体行动,也表明黄河流域水资源约束进一步趋紧,也给河南省水资源利用敲响了警钟。

修订定额,倒逼节约用水。根据社会发展状况,及时修订用水定额标准,新用水定额去年公布实施。依据用水定额、可供水量等,河南省把全省用水总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有效利用系数等主要节水指标分解下达各省辖市,再分解至县、市、区,层层压实责任,严格考核,充分发挥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如果取用水量达到或者超过年度用水控制指标的,那么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就要对该区域内新、改、扩建项目暂停审批取水许可。通过这些管理制度和措施,倒逼用水户节约用水。

创先争优,打造节水载体。为了推动节约用水,河南省持续开展节水载体创建活动。2020年,河南省共确定208家省级节水载体。节水载体包括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单位和节水型居民小区,获得命名的节水载体较好地发挥了节水示范作用,提高了用水效率。大力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96个县(市、区)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任务,提前实现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社会各界广大群众节水意识明显增强,节约集约用水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

成效显著节水目标全完成

“十三五”时期,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节水工作,积极开展节水行动,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在全社会全行业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各项节水目标任务全部完成,节水工作成效显著。

农业生产,从“大水漫灌”向“微喷滴灌”转变。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河南省作为粮食核心区,农业用水占比例高,节水潜力大。“十三五”期间,河南省平均每年用水量约231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约为122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52.8%左右。过去五年,全省建成高标准农田3120万亩,同步完成国家下达的高效节水建设任务711万亩。河南省实施98个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增恢复灌溉面积253万亩;38处大中型灌区节水技术改造工程加快建设,年新增节水能力9588万立方米,农民灌溉正在由“大水漫灌”向“微喷滴灌”转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601提高至0.616,用水效率进一步提升,呈现出“有效灌溉面积增加、用水量基本保持不变”的发展趋势,河南省粮食产量连续四年超过1300亿斤,水利这一“命脉”发挥了重要作用。

绿色发展,“领跑者”引领行业节水。产业升级,推动绿色发展,工业用水效率也明显提升。河南省在工业节水方面,在6个重点用水行业开展水效对标达标活动,在7大高耗水行业实施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在钢铁、电力、造纸等10个重点行业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活动,加快推进节水技术装备更新,节水效果逐渐显现。五年来,河南省万元GDP用水量由2015年的58.3立方米下降到2020年年底的43.6立方米,下降25.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8.1立方米下降到19.4立方米,下降31%,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在91%以上,用水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城镇生活,综合治理让用水更节约。“十三五”期间,河南省进一步规范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全省县级及以上城市运营的污水处理厂230座,日处理能力1167万吨,全部达到了一级A排放标准。河南省积极推进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郑州、许昌、济源市成功创建为国家节水型城市,平顶山、新乡等13个省辖市成功创建为省级节水型城市。强力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大力推广使用非常规水资源,各省辖市再生水每日利用213万吨,再生水利用率平均达到32.58%;积极推进老旧管网改造,有效降低管网漏损;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全省城市建成区建设海绵城市项目3000余个,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约1000平方公里,实现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暴雨季节历经考验、黑臭治理成果显著、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目标。

节水优先任重道远再扬帆

“水资源利用更加节约集约”,河南省水利厅定下了“十四五”水利发展目标。未来五年内,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机制基本确立,节水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全民自觉、水资源发展更加协调;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292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0%,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30。

开源与节流并重。“十四五”期间,河南省十大水利工程将相继竣工,新谋划的九项重点水利工程也将陆续开工建成,河南省水利工程将新增供水能力18亿立方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积极探索农村供水“四化”,农村居民饮水水源地表化率达到60%,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

“十四五”期间,河南省将继续加强节水工程投入建设,实现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计量设施全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应用面积超过1000万亩,开展农田节水技术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行适应性种植方法,强化农业节水技术研究;积极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加大节水技术创新,推进重点企业节水改造,加强数字化节水管理和投入,推进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推进工业节水减排;鼓励引导居民小区中水利用;加强城镇节水降损,推进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到2025年全省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2%以内。

蓝图已经绘就,节水事业再踏征程。节约集约用水,珍惜水资源、爱护水资源,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中原大地碧水长流,为中原更加出彩贡献我们的力量。


作者:何水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