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韶山市:打造节水示范样板 擦亮红绿交融底色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湖南韶山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82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735毫米,属于中度缺水型地区,大部分河道无法满足最小生态流量需求。为高效利用水资源,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韶山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三条红线、四项制度”为着力点,全面开展县域节水行动,努力创建县域节水示范,勾勒出一张“红绿交融”的美丽画卷。2020年,韶山市成功入列国家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坚持系统思维 筑牢节水“保障网”
韶山市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将之纳入全市重点工作,不断理顺工作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形成了全市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节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出台《韶山市国家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六大节水行动具体任务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形成政府主导、水务抓总、行业协作、公众参与的工作模式,全方位、立体化推动打赢节水攻坚战。二是加强顶层设计。率先制定节水型社会示范建设方案并纳入“十四五”规划,持续抓好规划实施,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河(湖)长制、节水型社会示范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措施,系统推进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开发利用,有效提升水资源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水平。
强化源头管控 打好节水“组合拳”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涉及全社会各层面的系统工程,韶山市坚持源头管控,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更新改造一批农田小型灌溉排泵站、涵闸配套设施,2021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00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2。一是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开展美丽河湖创建工作。全市近年来共完成3条14公里市乡级河道疏浚工程和400余口山塘的清淤整治任务,水环境明显改善。推广畜牧渔业节水,重点实施畜禽粪肥还田试点项目,向全市规模化畜禽场推广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改进畜禽养殖节水工艺和粪污处理方式,有效减少了农业用水消耗。二是严格控制工业用水。坚决落实节水“三同时”管理制度,要求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节水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达不到合理用水标准的一律不予验收。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所有企业、项目用水全部录入取水许可登记系统,杜绝了取用水违法违规行为。大力推广工业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积极推进节水型企业建设,全年实施重点行业节水技术改造项目3个,建设节水载体8个。三是统筹推进城乡节水。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将节水工作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各环节,建设改造了一批城镇节水设施、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和老旧供水管网,绿化养护等领域优先使用非常规水源,推动了水资源循环利用,节水型城市建设纵深推进。科学制定用水计划指标和节水计划指标,将417个非居民用水单位全部纳入计划用水管理,严控供水总量,拧紧取用水这个“龙头”。严格实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制度,充分发挥水价在节约用水工作中的杠杆作用,引导群众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激发全民意识 凝聚节水“大合力”
韶山市坚持全方位、多角度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公众节水意识,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一是媒体宣传有声势。在商业街区、高铁站及居民小区等人流密集地,充分利用公示栏、电子显示屏、展板、海报等传统媒体开展社会宣传,在全市营造出“浪费用水可耻、节约用水光荣”的良好氛围。依托新时代融媒体技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制作新媒体产品,通过微信朋友圈、微信工作群、QQ工作群、村村响等方式,推动节水常识、科普视频、新闻动态等快速进入公众视野。二是活动宣传有特色。以全域实施节水示范建设为契机,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重要节点,积极举办“节水宣传进校园活动”“节水大使”选拔等各类特色活动,展示和推广使用节水器具,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节水宣传教育进单位、进企业、进学校、进村组、进社区,全民节水护水意识不断增强,逐步实现由“要我节水”到“我要节水”的转变。三是全民创建有成效。积极推进节水型企业、节水型机关、节水型社区等节水载体建设,引导群众自觉投身到节水行动中来。2021年,全市非常规水源利用量预计达89.5万立方米,比2020年增加3.5万立方米,有力促进了水资源循环利用。全市共有3家企业、37家公共机构、2个居民小区被评为节水型企业、公共机构、居民小区。重点用水行业节水型企业建成率为45%,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成率为51%,节水型居民小区建成率为25%,节水载体建成率位居省市前列。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推动韶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环境要素。下一步,韶山市将全面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的行动要求,把节水示范建设作为韶山市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重要抓手,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完善各项水管理制度,积极开发非常规水资源,深入持久地开展节水型社会示范建设,为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现代化新韶山提供水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