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书育人 在娃娃心里播下节水种子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一师)2021年荣获“全国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称号。全国“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每三年遴选一次,此次评审由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联合组织,按照《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实施方案》工作要求,经过层层选拔,最终全国共有168家单位获此殊荣,湖南省仅6家获此殊荣,省内普通本科高校仅湖南一师入选。
拥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美誉的湖南一师是怎样念好“节水经”,管好水资源呢?笔者通过采访了解到,近年来,湖南一师持续提升用水效率,做到了“节水制度齐全、节水管理严格、节水指标达标”,同时发挥师范类高校优势,积极打造 “师范+节水”品牌,以“品牌”力提升竞争力。
开源节流 守护好每一滴水
走进湖南一师校园,创新创业大楼侧边花坛的一个铁箱子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这就是我们收集利用雨水的一个‘王牌’。”湖南一师基建与后勤处处长周大庆介绍,近年来,学校以技术创新推动校园节水,不仅实现了用水“节流”,更充分挖掘二次用水,为学校用水“开源”,减少水资源浪费。
为了用水“节流”,湖南一师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及时维修损坏的供水管网和设施,定期检查更换水龙头、管道阀门、冲水阀等排给水器具,防止“跑、冒、滴、漏”浪费现象发生,杜绝“长流水”现象。同时,安排专人定期对所有用水器具进行巡查和维护,损坏器具及时有上报维修,用水器具漏损率低于5%。
2018年和2021年,在湖南一师党组的高度重视下,学院就投入378万元,对学生公寓供水管网和东方红学生公寓室内供水管网进行改造,每年节水量能达到20万吨。
在此基础上,学校建设了能源(水)监管平台,实现了对全校主要建筑用水数据的监测,通过对学校各个用水环节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统计分析,及时发现跑冒滴漏等突发情况并及时抢修,减少水资源浪费。同时,学校各类用水设施、器具均由全校师生及物业公司采取定点登记、微信、电话报修及定期巡查等多渠道报修,基建与后勤处水电科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维修。
在“开源”方面,湖南一师加强水资源的循环使用,倡导广大师生二次用水、多次用水,尽最大可能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同时,景观用水采取中水回收,有效避免直接水源使用。学校停车场、步行道、广场等均采用透水地砖,提高雨水的利用率。
周大庆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在花坛下面有一个巨大的蓄水池,每次可以蓄水10吨,一年下来,断断续续可以节约200吨水。全校目前共有3个蓄水池,“一年至少可以节约600吨水。”
事实证明,通过智慧节水、机制节水、合同节水三结合,湖南一师每年节水量可达到用水总量的10%以上。
发挥师范优势 节水意识深入人心
湖南一师是一家以师范为特色的高校,“红色”也就成了学校底色。在日常教育中,学校注重引导学生注意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养成绿色生活方式,节约用水就成为一项重要德育内容。
湖南一师党委书记罗成翼介绍,自1903年开办师范教育以来,学校坚持“培养小学教师、培训小学教师、研究小学教育、服务地方发展”不动摇,坚守师范教育净土,构建了培养乡村优秀小学教师的“一师模式”,形成了师范教育特色突出、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健康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为基础教育培养了近10万名优秀教师。
“节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而我们的学生出去后就能完成这个理念。” 罗成翼告诉记者,学院将节水教育纳入师德教育和学生行为准则之中,通过主题班会,把节水理念传导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湖南永州市蓝山县,大山深处,有一所名为汇源瑶族乡中心小学的山区学校,校内有100多名学生,大多是瑶族儿童。2014年,从湖南一师毕业的朱燕平来此任教。在这里,他将节水意识的种子播入每个小孩的心中。
湖南一师团委副书记易利介绍,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要节点,湖南一师还通过校团委,集中开展节水教育,策划专题节水宣传片,邀请学生参与拍摄,激发节水共鸣。2021年,湖南一师又通过开展“爱我一师,兴我一师”主题教育活动,将节水教育融入德育教育之中,通过直接感知、直接经验来学习、关注“节水”教育中的生成活动。
在校团委的组织下,通过学校青年志愿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珍惜生命一分一秒,节约水源一点一滴”活动,守护好学校的每一滴水。
记者在湖南一师校园内逛了一圈,在卫生间、洗手池等地,随处都可见“节约用水”温馨提示语,一个节水型单位创建活动的良好氛围就在这些细节处得到充分体现。
通过积极组织开展节水宣传主题活动和讲座培训,普及节水知识,湖南一师全员节水意识不断增强,节能育人成效显著,“师范+节水”品牌不断被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