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节水载体建设  >  正文

提升技术手段 创新管理模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积极推进节水型校园常态化建设

时间:2021-11-23 来源:安徽省水利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和特色文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坚持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敢为人先,锐意进取,坚持节水育人相结合,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节约型人才。长期以来,学校通过深化管理手段、优化技术设备、履行岗位职责,积极推进节水型校园的常态化建设,不断提升节水水平,践行高校社会责任。

2014至2020年,通过学校管理部门、教职工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总建筑面积、用水人数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学校仍实现了用水总量六连降,降幅38%,每年节约水费500多万元。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2017年度全国公共机构节能示范案例、安徽省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安徽省节水型高校、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2021—2023年)称号。

完善节水制度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学校高度重视节水工作,成立了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小组,全面统筹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制定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供水、供电、供热计量与收费管理办法(暂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用能管理暂行规定》《“十三五”/“十四五”节约型校园建设方案》等管理文件,让节水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通过制定年度节能计划,日常能耗水耗统计公示,供水、供暖管网例行普查等管理制度,形成了建设、运行、维护、管理环环相扣的长效管理机制。

提升技术手段 减少供水管网渗漏

建设能源监管平台,实时监测校内用水情况,通过安装远传水表和远传水压表,全面掌握供水管网运行状况。目前已完成对4个校区主管网和100多栋建筑用水情况的实时监控和可追溯查询,实现校内供水精细化管理。

建设地下管网GIS信息系统,实时掌握供水、供暖管网现状,为渗漏排查提供支撑。并不断提升能源监管平台和地下管网GIS信息系统性能,充分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手段推进水资源管理。

通过能源监管平台、地下管网GIS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将地下管网的巡查、测漏、修复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推进。发现用水异常随即组织探测排查修复。此外,通过用水潮汐时段对校园供水水压的调整,在保障正常供水的情况下减少了内压过高导致的渗漏发生。针对供暖管网老旧的情况采取预防型措施,在供暖前提前灌水集中检测修复或改造,既保障供暖效果,又减少了水、汽、电的消耗量。

坚持节水优先 前置规划节水需求

将节水作为用水机制的前置环节,从规划设计阶段开始介入,在新建和维修改造项目中积极推广节水技术设备的应用,优先采用水循环、雨水收集、冷凝水收集等装置,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促进水资源健康可持续利用。中校区体育中心项目,便使用了泳池水循环、均衡水箱等设施。

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节水绿色氛围

积极组织节水宣传教育活动,普及节水知识。利用节水宣传周、节能宣传周、世界水日等契机,联合校团委和学生社团,大力开展节水宣传主题活动,推广节约用水、绿色低碳的新理念;每年组织节能减排”创新大赛,迄今已六届,参赛人员逐年增加,参赛作品涵盖社会实践、技术创新、校园辩论、摄影评选等内容,组织学生参观水泵房、热交换站、消防站房等能源资源供应设施,增强节水意识,营造节水爱水护水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主渠道作用。

下一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将继续坚持“节水优先”,深化节水行动,持续巩固节水型高校建设成果,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拉高节水标杆,坚持创新引领,促进节水型高校建设再上新水平,为建设节水型社会、推动绿色转型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王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