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淄博市水利局全面贯彻落实省水利厅、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创新建立节约集约用水促进机制,开展深度节水控水和节水载体、节水教育基地创建工作,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与时俱进 守正创新
一是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为全面深化改革,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行动,推进水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淄博市坚持守正创新,制定出台了《淄博市贯彻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淄博市贯彻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实施细则》,实行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着力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和城镇节水降速,促进节水技术创新引领和节水市场驱动作用,把节水优先落到实处,逐步形成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二是健全水资源刚性约束,高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考核。将用水总量、万元GDP用水量降幅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纳入市对区县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通过全面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不断强化“红线”刚性,以水资源“双控”倒逼用水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创新机制 协同高效
一是创新体制机制聚合力。探索建立淄博市节约用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经市政府同意,市编办批准,印发了《淄博市水利局关于建立淄博市节约用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联席会议由副市长任召集人,市委宣传部、发改委等16个部门单位组成,共同协调解决节水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压实节约用水部门职责,共建共享,统筹推进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凝聚节水工作合力,形成权责一致、规范有序、相互协调、运行高效的节约用水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引导机制增活力。加强部门联动机制建设,多部门联合精准助力节水型载体建设。市水利、工信、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联合推荐企业及公共机构全国“水效领跑者”。淄博市鲁泰纺织有限公司和芭山织造有限公司获得全国企业“水效领跑者”荣誉称号,山东理工大学获得全国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荣誉称号。市水利、工信、住建、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联合推荐省级节水型标杆和节水型高校,树立示范引领典范,引导全社会学习标杆,加快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单位主动、社会互动”的节水工作新格局,突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助推全面深化改革节约集约用水行动。三是创新节水监督机制添动力。结合国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创新建立节水监督检查制度。分行业建立节水监督检查目标考核体系,将节水监督考核纳入政府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绩效考核,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不断提升节水管理规范化水平,筑牢经济发展的根基底线。
规划先行 谋定后动
深入践行“节水优先”方针,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节约用水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与国家节水行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保持一致,与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十四五”规划和各行业专项规划紧密衔接,研究确定淄博市“十四五”期间的节水指标目标和各领域重点任务,编制符合淄博市实际、便于操作实施的《淄博市“十四五”节约用水规划(2021—2025年)》,为高标准推进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工作遵循。
统筹推进 重点突破
淄博市立足全域节水理念,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双管齐下,树立“牵牛鼻子”思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一是数字赋能,推进政府管理快捷高效。研发水资源智慧管理系统,借助智慧平台,聚力推动管理服务上水平。发挥智慧平台数据收集、分析功能,让“数据多跑腿,用户少跑腿”,实现了用水计划管理、用水统计数据分析标准化、智能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为水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二是精准服务,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秉承“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理念,针对重点用水户,建立常态化的政企沟通联系机制。强化用水计划管理,在优质服务上做“加法”,在流程再造上做“减法”,在企业体验上做“乘法”,实现了用水计划调整 “云受理”“零跑腿”,用水审批3天办结,审批流程进一步优化,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以优质化服务精准助力企业发展,企业满意度、获得感明显提升。三是健全标准,推进节水管理纵深发展。配套符合淄博市实际的标准化体系,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水资源管理中推进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基础性作用。出台地方标准《淄博市陶瓷砖产品用水定额》《淄博市水泥产品用水定额》,并接轨最新定额标准体系,设置通用值、先进值和领跑值,强化用水定额在节水管理中的应用,保障用水指标更加科学。四是科技创新,助推用水模式转型升级。“一对一”服务用水户依法依规开展水平衡测试,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加大串联用水及废水回用力度,加大水资源的梯级循环利用。建设再生水处理设施,推动山铝、华电、白杨河电厂、鲁泰纺织等单位加大再生水利用力度,提高污水资源化水平,用水模式有单一使用常规水源向污水资源化转型升级。五是打造阵地,引导绿色发展和谐共生。依托全市引黄供水和母亲河“孝妇河”两大形象工程,建设了引黄和孝妇河湿地公园节水教育基地。将水源地、水处理工艺、湿地公园建设与孝妇河文化纳入基地建设基本要素,从水源到工艺,从原水到净水,融入节水元素,传播节水理念,为市民提供了节水宣传的教育场所。六是树立典范,引领行业节水规范发展。创新载体主体形式,在区域、园区、企业、单位等多领域建立示范引导机制。在多领域,各行业持续开展节水载体创建活动,培育一批节水标杆,遴选一批水效领跑者,树立一批节水典范,逐步形成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良好效果。截至目前,117家企业被评为省级节水型企业;27家单位被评为省级节水型单位;70家居民小区被评为省级节水型小区;3家高校被评为省级节水型高校;106家单位被评为市级节水型机关;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在省内率先实现全域覆盖。
淄博市水利局总结节水型社会建设经验,为其他县市节水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借鉴:一是全面深化节约集约利用改革必须“强底气”。节水基础设施建设是节约用水工作的基底,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大资金投入,这就需要“强底气”。需要政府层面高度重视,强化资金投入,节水工程措施“家底”要硬气,坚持“节水优先”,夯实基础,促进高质量发展。
二是全面深化节约集约利用改革必须“接地气”。节约用水工作要因地制宜,强化措施,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和水资源协调发展,这要求节水工作要结合地方实际开展,要在对标先进的同时,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节水之路,让节水工作充分“接地气”,坚持“量体裁衣”,孕育突破,推动高标准建设。
三是全面深化节约集约利用改革必须“有人气”。节约用水是一个社会行为,受社会公众的认同度直接影响,因此,获得公众认可是基础。这就要求政府应将社会公众的需求在政策中予以体现,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出台的节水激励政策、制度体系要有“人气”,坚持“人水和谐”,顺应期待,体现高起点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