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优先 集约高效
全力打造水资源管理“岱岳样板”
泰安市岱岳区委书记 王长勇
泰安市岱岳区水资源总量2.4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367立方米,是泰安城区重要的供水和后备水源地。大汶河作为黄河在山东的唯一支流,也是岱岳区的母亲河,区内流域面积达到911.7平方公里,使岱岳区成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
近年来,岱岳区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积极践行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先后获评“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国家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全省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示范区”。
从管理体系着力,让节水优先更有保障
坚持从体制机制入手,搭好节水用水管理组织体系,构建“一龙管水、团结治水”的良好格局。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成立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各项任务的部署实施,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研究制定《岱岳区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从推进各行业节水、落实节水制度、加强水资源保护、强化宣传教育四方面明确工作任务、完成时限,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二是坚持依法治水。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水利、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联合执法,严厉打击盗采地下水、破坏取水计量设施、超计划用水、破坏水生态等行为。近年来,先后查处违法取水事件9起,为规范全社会用水行为形成了有力震慑。
三是坚持制度保障。先后制定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联席会议、失信惩戒、清单管理、监督检查、考核评价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发挥制度管根本、管长远的作用。
从重点领域突破,让集约用水更加高效
紧紧抓住农业、工业、城镇三个重点领域,坚持“有解思维”,改革创新、多措并举,带动全社会节水用水。
一是以技术提升促进农业节水。加快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喷灌、微灌、低压管灌、水肥一体化等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达到38.65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73.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618;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配套完善田间用水计量和土壤墒情监测设施,开展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建立农业水权制度,实行总量控制和节水奖励政策,农业节水增效目标初步实现。
二是以强化监管倒逼工业节水。认真贯彻“四水四定”原则,支持保障低耗水、高精尖项目落地,服务构建全区新型工业化“3+N”产业体系。充分挖掘现有企业节水潜力,促进存量高耗水企业节水改造,倒逼企业转型升级、节水增效,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由2015年的43.56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的33.27立方米。用好用足项目取用再生水免征水资源税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使用再生水,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6%。
三是以系统举措推进城镇节水。坚持综合施策,引导城镇和农村居民养成节约用水的生活方式。创建33个节水型小区,建设小型雨水积蓄利用绿化工程35处,实现雨水集蓄用于绿化及道路喷洒,节水率超过40%。全面淘汰落后用水器具,城镇居民节水型生活器具普及率达到100%,城市管网漏失率降至5.7%。实行农村水厂规范化建设、供水用水标准化管理,推行“一户一表、计量收费”,加强管线巡查测漏及抢修,农村管网漏失率降至12%、节水率达到30%,进一步保障了群众饮水安全。
全民参与抓起,让节水观念更为牢固
大力倡导节约用水、人人有责,引导各行各业开展节水载体创建活动,加强节水用水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水意识,营造全社会节水、惜水、护水的良好氛围。
一是多渠道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开展节水用水专题宣传。制定涉水政策“明白纸”,让各行业、各领域充分了解法律法规、优惠政策,节约用水已成为全区生产生活方式的新常态。
二是多领域发动。开展节水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六进”活动,着力增强各行业、各领域节约用水的自觉意识。重点加强学校节水教育,每年组织中小学生走进水厂、污水处理厂,开展节水惜水教育,培养青少年养成保护水资源的良好习惯。
三是多方位引领。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累计创建节水型单位、节水标杆等节水载体109家,节水载体创建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成果不断巩固,形成了重视水、节约水、涵养水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