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用水效率 健全节水机制
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潍坊市诸城市委书记 张建伟
诸城市地处山东半岛,年均降水量737.4毫米,是北方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城市。近年来,诸城市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加强水节约、强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积极破解水资源制约瓶颈,扎实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严控总量,健全节水机制
强化刚性约束,探索推行取水计划、用水计量管理,对公共供水管网和农业灌区用户实行用水定额控制,区分水源类型逐月分配,做到取水计划按年制定、按季核定、按月下达,持续挖掘用水单位节水潜力,坚决堵住用水无序、敞口浪费等漏洞。2021年,共下达工业服务业取水计划280家,农业灌区取水计划6个,安装水资源税远程在线监控设施398套,做到精准计量和高效管理。健全项目建设水资源论证和节水评价机制,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确保各项节水措施落实到位。有序推进分质供水和水价改革,实行饮用水与生产生态用水分质分离、优水优用、累进加价。“十三五”期间,通过厂际串联用水、污水处理回用、升级制水设备、改造生产工艺,累计节水2.2亿多立方米,116家企业(单位)被评为节水型企业、单位和小区,96家化工企业通过潍坊市节水评级。2019年被水利部命名为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分类施策,提高用水效率
坚持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立体推进,强化水资源产出效益考核,让节水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
推动工业节水减排,组织110家年取水量3万立方米以上的重点用水企业,集中开展节水改造和清洁生产,加快废水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2021年,全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同比下降2%和7.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79%,节水型企业建成率达到65%。
推动农业节水增效,通过墙夼与青墩两个大中型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和小农水重点县等10余个项目支撑,逐步建立起节水型农业工程体系,实现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全市节水灌溉面积111.82万亩,其中微灌、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4.43万亩,占节水灌溉面积的58%。扶持13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000多亩。
推动城镇节水降损,广泛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学校、社区、家庭创建活动,宣传节水常识,推广节水器具,36%的公共机构建成节水型公共机构。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成14个城市公园、90处街头游园、22条城市道路、9个小区的雨水收集利用改造,变快速汇水为分散就地吸水,有效提高了雨水的渗滞能力和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效率。
系统治理,提升承载能力
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标本兼治,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统筹推进水环境治理保护,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从严控制规划建设行为,依法整治河湖“四乱”问题。实施河流水质提升攻坚行动,建设中水分离管道工程48.5公里,治理生态河道13.6公里,配套河流微生物处理设施87套。8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实行围网封闭管理,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水标准。高标准完成银河、舜河等10家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中心城区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开展城乡非法自备井和非法排污口集中整治、动态监管,规范地下水开发利用秩序。先后实施“引墙入吴”“引墙入三”等5个水系连通工程和潍河、涓河、扶淇河等19条河流生态治理,7座大中型水库、5条主要河流实现连通,6座水厂实现联供,形成了全市“一张网”的大水利格局,有效解决了水资源空间布局“东少西多”问题,实现了有水可蓄、有水可调、有水可用、有水可节。完善提升国家级潍河水利风景区,在城区拉起梯级叠瀑蓄水2300万立方米的水系框架,形成穿越城区、城水相依、人水相亲、花草随行的水生态景观带。在三里庄水库周边打造南湖公园,建成集涵养水源、生物群落汇集和休闲观光等自然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生态缓冲区。
水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和群众健康福祉。诸城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节约用水重要指示要求,以深化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为契机,坚持绿色发展,突出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推动水资源保护和安全集约利用不断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