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领 高效节水 念活“节水经” 推动高质量发展
德州市平原县委书记 王玉东
德州市平原县位于鲁西北,是深层地下水超采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3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仅300立方米,约占全国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属资源型缺水地区。
近年来,平原县把安全供水、节约用水作为工作重点头等大事,以落实国家节水行动为重点,坚持节水优先方针,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积极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力助推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推动全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高位推动 严格落实节水护水制度
健全体制机制,本着“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创新载体、以点带面”的原则,成立了县委书记和县长任组长,县财政、发改、水利、环保等多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相继出台了节约用水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细则、节约用水工作规则及节约用水监督检查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研究部署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将水资源管理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和政府立项督查内容。同时,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数字化”的要求,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各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逐一落实责任单位和项目载体,一月一通报、一季一点评、一年一考核,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良好机制。
转变治水思路 扎实推进三大领域节水
坚持紧盯重点、力攻难点,聚焦农业、工业、生活三大用水重点领域,坚持产业节水、科技节水两驱动,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利用水平。
一是全面实施农业节水增效。平原县是农业大县,推行节水农业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然选择。2011年以来,平原县建成高效节水农田46万亩,采用“泵站+管道”的输水模式,改变过去“多级提水、大水漫灌”的粗放型灌溉方式,每亩比传统灌溉方式节水15立方米,实现了节水节地节能“三节约”。搭建1个中心+6个远程监测点+12个乡级水利信息化平台的灌区综合管理云平台。配套建设河道、扬水站、机井等201套测量水信息化设备节点。对全县灌区内骨干河道、农田水利设施及农业灌溉用水进行全方位实时监管,做到“总量控制、科学分配、节约用水、实时监测”。同时,平原县制定农业用水管理制度,办理农业机电井取水许可证,实施乡镇用水申报、总量限制、轮灌管理机制,多措并举优化水资源分配,打造生态、节水农业灌区,使有限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二是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改造。认真开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严格执行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及年度用水控制指标,对超计划用水行为严格落实累进加价制度。对年取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的非农取用水,全部实行用水计划管理并安装计量设施,年许可取用地表水50万立方米以上及取用地下水10万立方米以上的单位,全部纳入国家水资源在线监控系统进行监管,取用水秩序良好。充分发挥节水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推进节水载体建设,大力推广企业中水回收、废污水“零排放”等节水工艺技术和设备应用。目前全县已创建市级节水型单位2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家。着力提高再生水利用水平,建设污水处理厂5座,日污水处理能力9.3万立方米,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1%,达标后中水大部分用于农业灌溉,水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有效缓解了城市供水压力。
三是深度聚焦生活节水控水。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节约用水”原则,实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三级阶梯水价制度,一户一表,抄表到户;积极推进城镇节水降损,依托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完成城区500多户供水管网改造,有效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农村用户生活用水确定每立方米2.9元为最高限价,对定时定点供水村庄、入户水价过高村庄进行村内管网提升改造,铺设管道1300公里,安装贴靠式磁卡水表1.2万块,推行农村自来水管理到户工作,实现供水单位从村口“水源头”无缝管理到农户“水龙头”,彻底打通农村供水管理“最后一公里”。
弘扬节水风尚 着力提升全民节水意识
常态化开展节水“五进”活动(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以全面实施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为契机,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要节点,开展节水宣传系列活动,广泛播放节水宣传标语、宣传画、节水公益视频等,加强机关内部用水节水管理,营造浓厚节水氛围。通过悬挂节水宣传横幅、设立宣传站点,向群众发放节水知识宣传手册、图画及宣传单、宣传手提袋等,着力推动全民“饮水思源”,促使全社会形成关心水、亲近水、爱护水、节约水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