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用力”攥紧节水治水“铁拳头”
续写节水型社会建设新篇章
济南市济阳区委书记 秦蕾
济阳区,隶属于山东省济南市,位于鲁西北平原的南部,是省会济南的近郊区。南靠黄河,西邻齐河县,北依临邑县与商河县,东接惠民县,地处黄河冲积平原(黄泛平原)。全区辖2镇5街道、567个行政村(居),户籍人口41.4万人,面积777.7平方公里。
济阳区水资源控制总量为2.1279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514.5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4.7%,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瓶颈。围绕破解水资源制约瓶颈,为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现代、品质、善美的济南北部新区提供坚实的水务支撑和保障,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自觉将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21年,济阳区被评为全国第四批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区)。为巩固取得成果,济阳区将“五指用力”攥紧节水治水“铁拳头”,续写节水型社会建设新篇章。
扣紧拇指,在“治”上下功夫,出台污水治理举措
紧密围绕治理成效巩固提升,在以行政村为单位整体推进全区生活污水治理任务的基础上,立足治理实效,以污水减量化、分类就地处理、循环利用为导向,因村制宜、分类施治,对全区内的行政村灵活采用多种方式互相搭配的办法,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频共振”,放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乘数效应”。
一是厂网同步,推进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质增效。加快推进第一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同步在北部四镇规划建设水质净化厂4座,采取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运营机制,推动北部四镇水质净化厂尽快落地建设,推进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质增效。
二是系统建设,平台监管,提高污水统一收集拉运能力。通过建设污水管网和提升泵站的方式接入市政管网行政村4个,通过“管网+污水处理站”进行污水统一收集、集中处理、达标排放行政村24个,通过“管网+污水收集池”进行污水收集转运的行政村99个,同步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收集转运监管平台系统,提高污水统一收集拉运能力。
握紧食指,在“防”上下功夫,筑牢防洪度汛屏障
一是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夯实防汛安全基础。区委、区政府全面落实防汛救灾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建立联防联动联控机制,将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继续设在区城乡水务局,具体承担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职能,牵头落实各项防汛责任制,逐层级、逐单位、逐工程、逐岗位落实具体职责,实现防汛责任落实全覆盖。防指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按照分工落实各自防汛工作责任,形成通力合作的工作格局。同时,根据换届选举情况,及时调整区防指成员,确保指挥部高效运转。及时沟通,科学统筹,以实现防汛抗洪各项工作无缝对接。健全定期会商、信息共享、协调调度等各项制度,有力有序做好各项工作。
二是优化完善应急预案,提升应急实战能力。济阳区严格按照应修尽修、注重实用的原则,抢抓汛前有利时机,扎实组织开展预案编制修订工作。积极推进防汛实战演练,计划于6月中旬,组织应急、水务、河务、城市公用、稍门水库等单位开展防汛应急联合演练,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抢险效率。
三是加强物资储备,全面提升防汛应急救援能力。内河防汛方面,投资112万元,购置编织袋3.52万条、土工布5200平米、石料1650方、钢管2600千克、普通救生衣630件等,现存于徒骇河管理段物资仓库(已录入省级物资仓库平台)。城区防汛方面,已准备移动排涝泵12台、挖掘机6台、装载机4台、橡皮艇5条、编织袋8万条、发电机17台、防汛沙1500方、雨衣雨鞋410套、铁镐等工具350把、各类移动警示标志400个。黄河防汛方面,及时对防汛物资进行维修、保养、翻晒、补充。同时,组织应急部门按照有关要求进行了物资储备。
握紧中指,在“排”上下功夫,提高行洪排涝能力
一是优化顶层设计,编制内涝治理系统化方案。我区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要求,以更大力度抓好城市内涝治理工作,做好工作目标的分解落实,确保按期实现;坚持统筹区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城市建设、统筹城市水资源利用和防灾减灾、统筹城市防洪和排涝工作的工作思路,用统筹的方式、系统的方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于2021年编制《济南市济阳区内涝治理系统化方案》,确保在工程建设、制度建设、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二是加大河道综合治理资金投入,提升河道蓄洪排涝能力。开展河道清淤治理。对张辛、沟杨2座引黄闸的闸前、闸后进行清淤,共清淤土方11000余立方米,闸前位置平均下清超过4.5米;同时,对全区的干、支、斗、农渠进行了彻底清淤治理,打通了引黄灌溉的“最后一公里”。顺利完成济南市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济阳区部分)二期建设任务,总投资2.567亿元,新建机井741眼、泵站30座,维修泵站22座;全面启动济南市济阳区2021-2022年度葛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并顺利完成2021年度建设任务,投资1956.14万元,清淤、衬砌西总干渠2.375km,维修、改造、新建建筑物10座。灌区节水工程完成后,进一步提升了灌区的节水效能。
握紧无名指,在“保”上下功夫,夯实农村供水基础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组织实施村内管网改造。2021年,投资8115.83万元,实施2021年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涉及7个镇(街道)的135个村(社区),新建、改造供水管网2089.61km,购置安装入户智能水表26838套、村级智能远传水表157套,年底即可投入运行。
二是全面摸排整改形成台账,确保饮用水安全。整理汇总各镇(街道)自查报送的全区542个行政村的问题清单,形成管理台账;先后三次组织区水务局90余名干部职工,对全区402个重点村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调研摸排、现场复核,并将复核结果反馈至各镇(街道),确保台账中的所有问题落实整改到位。
三是敢于“亮剑”持续整治饮水安全领域不正之风。2021年,先后4次邀请区纪委监委第五派驻组进行现场督查,并向区纪委移交6条饮水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线索,协助纪委监委执纪问责,保证饮水安全领域公平正义。截至目前,我区已全面完成156个贫困村全部实现户户通自来水,4216户贫困户(含非贫困村贫困户)全部通水入户,全区统一采用稍门水库水源,符合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及供水保证率要求等4项任务,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握紧小拇指,在“抓”上下功夫,建立节水用水机制
一是深入推进水价改革,健全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济阳区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经济杠杆引导节约用水,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济阳区认真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强化农业用水需求管理,探索水价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建立农业初始水权制度,将我区农业引黄控制指标分解到各镇(街道),并对济阳区邢家渡灌区(济阳片区)、沟杨灌区、葛店灌区和张辛灌区各大干渠、支渠进行了计量,实现了计量到各镇(街道),加强了水资源总量控制,实行超定额引水超出部分按高价水收费,有效地减少了水资源浪费,增强了群众节水意识。济阳区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与节水奖励机制。由济阳区城乡水务局、区财政局联合行文,于2021年4月6日出台《关于公布<济阳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奖补办法(试行)>的通知》(济阳水字〔2021〕16号)。
二是坚持示范引领,鼓励支持企业加大节水技术改造,争创节水型企业。我区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等进行改造提升,增强创新和竞争能力,加快产业升级。坚持以节水示范单元创建为重点,全面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居民小区建设。开展企业和园区节水技术交流。通过现场技术培训及研讨等形式,增强节水技术能力,扎实推进节水减污工作。
当前我区建成区级重点行业节水型企业15家,建成节水型单位20家;评选节水型居民小区14个,并定期组织重点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作,截至目前,我区已有16余家企业开展并编制完成水平衡测试报告。2021年旺旺、天阳、统一等四家企业被评为“市级节水型单位”。
济阳区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能够圆满通过省级、部级评估验收工作绝非偶然,离不开水行政主管部门付出的辛勤劳动,更离不开我区各行各业对节水工作的大力支持。下一步,济阳区将继续坚持节水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夯实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进一步加强节约用水管理,继续推进节水载体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节水宣传教育,提升全社会主动节水意识,不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向好发展。济阳区将“五指”用力攥紧节水、治水“铁拳头”,续写节水型社会建设新篇章,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节水氛围,为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贡献“济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