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国内  >  正文

宁夏:节水挖潜提效率 强基保供稳增产

时间:2023-05-15 来源:农业农村部

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是实现粮食安全生产的首要条件。宁夏回族自治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建设全域节水型社会,推进农业水资源统筹协调和高效利用,扎实落实“四水四定”要求,全力夯实农业生产根基,加快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突破水资源束缚瓶颈,千方百计蓄住天上水、保住土壤水、用好地表水,走出了一条有限水资源约束下的节水增粮、水肥高效利用安全生产之路。

一是强基础提升农业用水效率。“十三五”以来,宁夏各级农业部门全面落实藏粮于地战略,持续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进一步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截至2022年底,宁夏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96万亩,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由2010年的0.45提高到2021年的0.561,增幅24.7%。

二是调结构扩大农业用水规模。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基本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作物结构和种植布局,大力压减水稻等高耗水作物种植和用水规模,扩大玉米、小麦、马铃薯等低耗水和水分高效利用作物种植规模,主要粮食作物种植规模稳定在1034万亩左右。优化农业用水结构,提升扬黄灌区灌溉保障能力,2021年以来通过水权转换向扬黄灌区多输农业用水超过1亿立方米,实现了有限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保障了扬黄灌区近200万亩耕地安全有效灌溉。

三是挖潜力提升旱作农田产能。围绕集水、保水、用水、节水四个环节,指导旱作区适时早播提高作物抗旱减灾能力,规避了“卡脖子旱”对宁夏粮食生产的威胁;集成应用覆膜保墒、增施堆肥扩容、集雨补灌等旱作农业技术,提高旱作农田蓄水保墒能力,每年在旱作农业区集成推广旱作农业先进适用技术300万亩以上。旱地天然降水蓄积能力持续增强,天然降水利用率和水分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实现了大旱年份少减产,小旱年份不减产,正常年份稳增产,旱作区粮食总产突破168.2万吨,对宁夏粮食总产的贡献份额由2015年的41.2%提高到2022年的44.7%,旱作农业为宁夏粮食实现“十九连丰”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四是转方式推进旱作农业技术创新。宁夏立足水土资源实际,围绕主导作物和特色产业,在中部干旱带扬黄、库井灌区全面推广节水滴灌技术,替代了大水漫灌;在南部山区集成创新玉米全膜双垄沟侧播和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马铃薯全膜覆土穴播与膜上穴坑种植、杂粮波浪式覆膜精量穴播、有机肥与新型保水剂施用、一次性施肥等旱作水肥协同高效利用技术,形成了中南部旱作区土壤水库扩容增蓄、高强度地膜覆盖保墒增温与作物叶面蒸腾抑制、适时早播避灾等旱作高效技术模式,构建了一套提高天然降水利用效率、增强农作物抗旱减灾能力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支撑了旱作区粮食产业稳定发展。2021年在极端干旱条件下,宁夏旱作农业区依然实现了粮食稳定生产。

五是数字赋能推进节水农业信息化水平。宁夏通过遥感监测、自动墒情监测站和物联网技术体系建设,不断扩大监测范围,实现了实时监测、实时数据汇总,提高了监测准确性、时效性,形成了覆盖三大生态类型区和主要粮食作物及区域特色作物的墒情信息化服务网络和移动服务App“宁农宝”,实现数据和信息实时共享和互联互通。2022年累计获取墒情数据693.7万条,发布自治区级墒情信息26期,县级墒情信息212期,指导农户3.14万人次,为提高农田土壤的水分利用率、促进自治区绿色农业发展、指导抗旱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责任编辑:王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