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正文

滋养名流陆城水

时间:2023-03-01 来源:《中国水利报》

bdupload/image/202303/1677638190916689550.jpg

宜都合江亭

“远渡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公元724年,李白仗剑远游,乘舟出蜀至楚,在宜都写下这首境界宏阔、气势非凡的诗作。

汹涌长江如野马凌空,穿越三峡后,在湖北宜都荆门山下浩荡东去,直奔大海。其中“江入大荒流”的第一座城就是陆城。这里河道宽阔,流速减缓,引诗人发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浪漫想象。

海市蜃楼的奇景或许只能是想象的意境,但陆城悠久灿烂的历史与丰富雄厚的文化积淀,确是一道实实在在的风景,在辽阔的长江之滨熠熠生辉。

一代名将成就一座古城

陆城之名缘于一个人的姓氏,陆城扬名缘于一场战争。

陆逊,字伯言,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历任吴国大督都、上大将军、丞相。陆逊21岁时被孙权召入幕府,深受器重。

夷陵之战是中国历史上后发制人、疲敌制胜的著名战例。陆逊因率领东吴军队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而名振三国。人们把原宜都郡的“夷道城”改为“陆逊城”。年长日久,又将“陆逊城”叫作“陆城”。

陆城自西汉置夷道县以来,除清顺治四年(1647年)至康熙元年(1662年)县治在长江北岸白洋外,陆城镇一直为县治所在地。在陆城寻古觅踪,有当年吴军掘井取水的四十八井、练兵的陆逊洲。如今城中商业繁华地段的楠木岭,便是当年陆逊领军垒营造城的地方。传说陆逊至长江与清江汇合处,见楠木众多,伐木平地,就地屯兵,与蜀军对垒,以逸待劳寻战机。1947年初,宜都县第一高级中学迁入楠木岭,给此地增添几分书香雅气。解放后的50多年里, 楠木岭曾是宜都县(市)政府所在地,在很多宜都人心中刻印着难忘的时代记忆……

一代大师成就一门国学

陆城清江出口南岸,有条名“邻苏”的巷子,内有一座古色古香老宅,白墙青瓦,古朴典雅,这是我国晚清学术鸿儒杨守敬故居。临水而居,智者乐水,杨守敬的故事让这片山水更加富有灵性。

杨守敬(1839—1915),清末民初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金石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家和大藏书家,病逝后葬于宜都龙窝,其故居和墓地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守敬一生成就斐然,其舆地学被称为清代三绝学之一。他撰写绘制了十余种历史地理著作和72幅历代沿革舆地图,与弟子熊会贞历时数十年写成的《水经注疏》受很多学者推崇,对现代水利也有一定参考借鉴作用。

《水经注》是郦道元为《水经》所作的注文。郦书传至宋初已缺5卷,有的章节误简夺讹,难以辨读。明清两代学者虽著有《水经注笺》《合校水经注》等,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杨守敬的《水经注疏》博采群籍,相互参证,正前人所误,补缺失所憾。其中《水经注·江水二》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猿鸣三声泪沾裳”一段文字是对长江三峡生动逼真的描述,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三峡”由此而来,为文人学士所传诵。

一座名楼成就一道风景

万里长江奔腾放歌,百曲清江逶迤入画。两江交汇,如巨大“人”字,把陆城紧紧拥抱。我国江河交汇城市较多,而以“合江”名亭仅有三处:四川成都、湖北宜都、湖南衡阳,而宜都合江亭又以“泾渭分明”绝景而闻名。宜都合江亭位于长江、清江交汇处,纳长江之壮阔,融清江之柔美,水天一色,白鹭翩飞,景观尤佳。《湖广通志》曰:“清江自恩施县至宜都县北更宽,一望澄碧迥异他水。稍过城东并入大江,即无此色。”故《古今地名大辞典》及《大清一统志》均将宜都合江亭列为全国三大名亭之首。

“二水合流,因建此亭”“亭名合江者,以清江至此会大江也”,宜都合江亭又被赋予爱情象征。长江浑厚泛黄,清江秀丽吐青,如夫妻相拥,游人莫不赞叹。平时市民或游人都会到合江亭观景、聚会,享受江河带来的浪漫与风情。

楼台阁亭,名人雅士常登临。宜都合江亭还是一个文化之亭。唐代以来历代文人登临此地咏颂宜都江景、楼阁遗存之诗就有数十首。明弘治版《夷陵州志》载有明代文人鲍宗咏合江亭诗:“蜀川东下合清江,谁构幽亭托趣长……” 清康熙版《宜都县志》载有明代文人彭颖《合江》诗:“忆昔过泾渭,二水分清浊。今作陆城游,双江同一渎。峡水激流黄,清江扬静绿……”

宜都合江亭建于唐代,1300多年来,历经六个朝代,屡毁屡建,又可称“沧桑之亭”。今人于20世纪末复修亭阁三层,周围拓建滨江公园,2011年6月重建完工,新建合江楼主楼5层高23.14米,雄阁临江矗立,飞檐琉璃,金碧辉煌。凭栏远眺,两江风景一览无余。此楼不仅是宜都特色文化地标之一,也是长江沿线的一道亮丽风景,为陆城古镇平添雄风雅韵。


作者:李广彦 责任编辑:王盛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