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正文

【二十四节气】立冬:天水清相入 秋冬气始交

时间:2022-11-10 来源:中国水利报

bdupload/image/202211/1668390007918632981.jpg

立冬时节的谢店水库美景   韩起璞 摄

每年的农历十月,11月7日左右,当太阳黄经达到225度之时,就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立冬。

所谓“立冬”,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记载:“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立冬就意味着冬天来临了,这个时候万木凋零,虫蛇伏藏,大自然一派清冷萧条之象。

立冬是冬天的第—个节气,与立春、立夏、立秋一样是代表季节开始的节气。立冬的到来,标志着一年的循环在此要做一个总结。万物收藏,收藏的并不仅仅是满仓的谷物、沉眠的蛰兽,更是在其他三季萌发、生长、成熟的生命能量。活跃了三季的大地,需要在这时收起活力,开始静养。

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意思是说,一候五天,气温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河流、溪水都开始结成冰。随着温度的继续下降,到二候的五天,土地的表层开始冻结。至于三候,则是古人观察自然后产生的神奇联想。雉是指野鸡之类的鸟类,蜃则是一种大型贝壳生物。立冬十天后,野鸡等大型鸟类因无法忍受寒冷而减少了活动,海中的大型贝类生物则漂浮到海边。一个消失、一个出现,加之蜃贝壳上的花纹类似野鸡羽毛,从而让古人产生了如此的联想。

民间习惯把立冬作为冬三月的开始。然而,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纵跨数十个纬度,各地的天气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各地入冬并不都于立冬之日开始算起。立冬期间,我国各地气象不一,南方常有“十月小阳春,无风暖融融”之说;北方则一派冰天雪地、万物凋零、寒气逼人的景象。

当东北的农作物进入越冬时期,中部地区的农民正在进行“三秋”(秋收、秋耕、秋种)的收尾工作,而后迎来了“立冬种麦正当时”的忙碌期。华南地区的农民则开始抢种冬麦、清沟排水,准备防冻的预备工作。实际上,不管是哪里,都要注意水分条件,以便农作物有最好的条件来生长或越冬。

民间认为,立冬当天的天气很神奇,可以用来占卜一冬的天气情况。关于立冬的谚语有“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立冬雷隆隆,立春雨蒙蒙”“立冬落雨一冬落,立冬无雨一冬干” “立冬南风雨,冬季无凋(干)土”等。

从降水上看,在我国西南地区此时终于可以摆脱连绵不绝的阴雨天气了。但是,在这个全国都进入枯水期的时节,西南地区的雨水仍然很多,四川盆地、贵州东部、云南西南部地区的雨量基本保持在50毫米以上。而在气候温暖的云南,则有“四季如春,一雨便冬”的特点,一旦降雨,气温就会大幅下降。

在古代,每逢立冬之时,皇帝有出郊迎冬的礼仪,还有赐群臣过冬衣物、矜恤孤寡的制度。后世这一制度大体被沿袭。在民间有贺冬、扫疥的习俗。扫疥即在立冬次日用野菊花、金银花等中草药煎汤沐浴。这一习俗主要流行于江苏、河南以及浙江等地。浙江嘉兴则将这一习俗称为“洗疥”。用于煎汤的各种草药中,除了野菊花、金银花等主料外,还有香草、茄根或干姜等作为辅料。另外,各地区辅料有所不同,在浙江海宁,人们采野菊花、荆芥煎汤沐浴。在浙江临安,则是采野菊花、枯桑煎汤沐浴。

如今,有些地方庆祝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创新。在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就以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作者:陈超 责任编辑:王盛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