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正文

白居易诗中的水利情怀

时间:2022-08-01 来源:中国水利报

bdupload/image/202207/1659081689377474960.jpg

白居易画像   资料图片  

白居易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一生写下诗作近三千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他的诗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担任过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等。任官期间,他关心水利事业,为百姓做过不少好事。他所走过的地方,总是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公元819年,白居易被贬为四川忠州刺史。他一到忠州,见城周山冈满目荒芜,便掏钱购买树苗,并庶民衣着,与城郊百姓一起栽树种花。为了让刚栽的树苗尽快成活,他总是不辞辛苦地照料:“每日领童仆,荷锄仍决渠。刬土壅其本,引泉灌其枯。”在他的带领下,忠州境内百姓争相栽树种花,这一带渐渐生机盎然、绿树成荫。他常常漫步其间,写了很多歌咏山水明净、树木葱茏的佳句。

公元822年,白居易调任杭州刺史。西湖一带每遇干旱天气,因湖水很浅不够灌溉农田,大片庄稼会被旱死;到了降水较多的年份,又会湖水泛滥,殃及农舍和农田。水少不够用,水多不能蓄,西湖发挥不了调蓄水的作用。看到这种情况,白居易开始带领老百姓疏浚市内6口古老的水井,广辟水源,兴修水利,从根本上解决了老百姓的生活用水问题。

他反复调查研究,对湖堤筑成后西湖的蓄水量与放湖水灌农田的实际功能都作了精密的测算,并通过筑堤建闸进行水量调蓄。他带领修建的“圣塘三闸”作用十分明显,到明代仍然存在,使市郊千顷良田大受裨益。这座大堤不但是一座水利设施,而且还是当时杭州一条热闹繁荣的交通要道。老百姓为了表达对白居易的爱戴与怀念,把他带领修建的捍湖大堤称为“白公堤”。

为了使西湖的湖水能世代兴利于民,在西湖整体工程竣工时, 他特意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蓄水、泄水、灌溉、分水、管水、防汛等细节和民间的谬传。这篇文章不但内容精深、论述科学,而且文风独特、语言清新,科学管用之法贯穿全文,亲民爱民之情溢于言表,是我国水利史上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献。公元824年,白居易任满要离开杭州时,杭州百姓洒泪送别。白居易即兴留下名作《别州民》:“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诗虽寥寥数语,但情深意切,催人泪下。

白居易离开杭州就任苏州刺史时,曾凿山引水,修七里堤。在苏州工作期间,他不仅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也很重视水环境的改造和优化。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种植桧树来美化环境。这些桧树后来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白公桧”,受当地老百姓保护。在苏州、杭州当官之余,他仍不断勤奋写作,且行且吟,留下许多难得的山水绝唱。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等名句一直传诵至今。他竭尽心力造福百姓的事迹感动着大家,离任时,“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白居易73岁时,还出资兴修水利工程。当时洛阳附近的伊河(黄河的支流)是通航的,船民在寒冬腊月时,仍需涉水背纤拉船过险滩,十分辛苦。白居易看着痛心,于是“誓开险路作通津”,领导疏浚、开凿了龙门潭以南的八节滩和九峭石。

白居易,这位乐天知命的好人,慷慨直言的好官,至性至情的诗人,常常对普通人的苦难忧心忡忡。他不仅登上了文学创作上的高峰,也成为老百姓心中古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


作者:马爱梅 责任编辑:王盛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