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与民俗 | 与水有关的节日(二)
德昂族浇花节
德昂族主要居住我国与缅甸国交界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大分散小聚居的民族。德昂族浇花节(又称泼水节),于每年清明节后五至七天举行,历时三天。浇花节与傣族泼水节内涵相同,但活动内容差异较大。
浇花节的来源传说有多种,其中一种是古代时,天庭有七个仙女下凡,在湖水中沐浴,被崩龙人发现,即飞回天庭,仙女临飞时,告诉崩龙人说:若是思念她们,可塑佛像,每年替她们泼水沐浴。
浇花节是德昂族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能集中体现德昂族传统文化的一项活动,既是德昂族人民欢度新年的典礼,又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寻找心上人的好时机。
彝族祈雨节
每年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属龙日是云南楚雄彝族一年一度的传统祈雨节,彝语称为“门捏底”。季春三月是一年中天干少雨时节,彝族群众担心四月间小秧栽不下去,就以村落或家族为单位,相约成群,在毕摩的主持下,选择寨子附近最高的一座山,到山顶祭天求雨。
彝族认为祭天求雨的山越高离行雨的天龙越近,求雨就更加灵验。祭天求雨仪式是在村寨附近最高的山顶,选一棵大树作为“龙树”,在龙树下摆设祭坛,在祭坛上铺垫青松毛,摆上酒、茶、米、肉等祭品,点起清香,杀鸡宰羊,敬奉“天龙”。
彝族古老的祈雨节,世代相传延续至今,表达了彝族人民企盼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的朴实心愿。
斯德歌尔摩水节
斯德哥尔摩水节(Stockholm Water Festival)始于1991年,每年8月举行一次,宗旨是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水节期间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有歌舞、音乐、杂技、戏剧、电影,以及陆地上或水上的体育竞赛和表演等。演出者除有一流艺术家和专业文艺团体外,还有业余文艺爱好者。音乐会由瑞典国王主持的皇家音乐会盛大而隆重,会上有瑞典和外国的一些艺术家演奏或演唱世界名曲名歌等。
市中心王宫、议会、外交部、国王公园一带是主要的娱乐活动区,到处是临时搭起的大舞台或演出帐篷。活动场地内设有整齐的餐厅、酒馆、咖啡厅和出售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的快餐食品的售货亭。
有各国水问题专家参加的国际水讨论会、颁发斯德哥尔摩水奖 (Stockholm Water Prize)、“波罗地海水奖”、“斯德哥尔摩青少年水奖”等是水节的重要项目。
斯德哥尔摩水奖是一项国际水环境奖,由斯德哥尔摩水基金会提供奖金,每年颁发给为解决世界水问题做出卓越贡献的个人或团体,奖金15万美元。
客家人“四月八”,又称水节
客家民谚云:“四月八,水打老母鸭”。这是从季节上来说的,意思是:到了农历四月初八前后,赣南、闽西和粤东等客家地域进入了雨季,下大雨、发大水成了家常便饭,以至于像老母鸭这样非常熟悉水性的家禽,都会受到洪水冲击。“四月八,大水刮”,有的客家地域又把“四月八”叫做水节。
客家人把“四月八”视作夏天的开始,就象用六月六来告诫人们夏天行将结束,沉甸甸的秋天即将来临一样。永定县陈东乡有句民谚:“不重年,不重节,只重四月八”。可见“四月八”这个民间节日在客家人心中的地位。赣南客家有“四月八”有吃咸蛋的习俗,民间有“立夏不吃蛋,上坎跌下坎”的俗语。立夏开始进入炎热的夏天,人们在热天容易疲劳、掉膘。立夏吃蛋,叫做“补夏”,补充营养,强身健体,干活有劲。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客家地区吃禽蛋的习俗是图腾崇拜的遗存,或者说是图腾崇拜的传承。
“四月八”的活动丰富多彩,既有庆祝春耕完满结束,和向神龙祈福,求保佑风调雨顺活动;又家祷告瑞狮护卫地方安定,人口康宁,以及企望稻粟丰收,六畜兴旺等意思。况且客家人有着“平时莫斗伍(打平伙),年节莫孤凄”的传统习惯。他们一年到头辛苦劳动,就指望着这样的类似“四月八”或端午、中秋等大节来开心一场,同时借以联络亲友和乡邻。
五大连池药泉会(圣水节)
五大连池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药泉会(圣水节)有着两百多年的传承基础,是黑龙江省达斡尔、鄂伦春、蒙、汉等诸多民族特定历史时代的习俗写照。
它由原始信仰引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渗透和映照多民族生产生活、社会活动、民间文艺等多元文化内涵。庆典活动期间,当地各民族举行各种传统仪式,有民俗表演、传统歌舞、升水祭祀、泉湖灯会、射猎饮水等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圣水节发源于“神鹿示水”的民间故事。达斡尔人和蒙古人定于每年五月初五,从四面八方赶到此地,庆祝他们发现了神水。后来,人们在药泉山上建起了钟灵寺,在池子旁建起了黑龙庙。从此,这里便有了五月端午节药泉山下“药泉会”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