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芒种:时雨及芒种 四海皆农桑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仲夏时节正式开始。今年芒种节气从6月6日(农历五月初八)开始,至6月21日结束。惊雷急雨、忙收忙种成为这个时节的物候天象和农耕要事。
芒种一词最早见于两汉《周礼》,“泽草所生,种之芒种”。东汉郑玄释义:“泽草之所生,其地可种芒种,芒种,稻麦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种”,指谷黍类夏播作物的播种。芒种芒种,连收带种。芒种的精髓要义在于农事耕种以这个节气为界,“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精确反映,此后,农作物种植的成活率越来越低。
芒种节气时间一般是6月5日至7日,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鶪鸟始鸣,三候反舌无声。人们以喜阴生物物种的生活习性判断三候渐近。芒种之日,螳螂因感受到阴气破卵而出;又五日,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又五日,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芒种是一个高温闷热、阴雨连绵、水意渐浓的时节。此时,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黄淮平原也进入汛期雨季。
“五月十三,不雨直干”,芒种还是农村群众预测旱涝的时节。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是山东即墨市、莒县、诸城市等地农村传统的“雨节”。相传是“秃尾巴老李”回乡探母的日子。这天如果不下雨,下半年就会持续干旱;如果下雨,下半年就会风调雨顺。“秃尾巴老李”是神话传说中的黑龙江之龙。如今,汛期遭遇暴风雨时,山东这一带农村仍保留着边扔菜刀边喊“雨够了,雨够了”的习俗。
南方“油菜花开满地黄”谢幕,北方“风吹麦浪遍野金”登场。芒种是一个南北方大地色块互换的时节。南方的秧苗嫩绿、北方的麦田金黄,你方唱罢我登台,丰收在望与播种希望同频共振,筑起美丽中国的“天下粮仓”。“有收无收在于水”,其背后,彰显着水的保障能力。
芒种时节,一头连着收,一头接着种,龙卷风、冰雹、大风、暴雨等天气灾害多发。芒种之忙,忙在“夏争时”中的抢收抢种。一个“抢”字带动着这个时节的农事节奏,农民在收不得、种不上的担忧中与时间赛跑,跟天气“夺粮”。因此,芒种时节也成为一年中最接地气、聚人气、耗费力气的时节。
在依靠手工劳作的年代,在外的人们纷纷回乡参与农忙“大战”,亲戚朋友也“见缝插针”适时互帮互助,很多地方还形成了“麦客”产业。如今,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解放了双手,缩短了时日,芒种已不再忙,但芒种代表的农耕文明却依然影响着农业生产,成为人们记忆中的乡愁。
芒种时节的农谚较多。例如,湖南有“芒种南风扬,大雨满池塘”,江西有“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有“芒种不种,再种无用”,江苏有“芒种插的是个宝,夏至插的是根草”,广东有“芒种夏至,水浸禾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