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正文

王之涣:独立鹳雀楼上

时间:2022-05-13 来源:中国水事

黄河一直是文人墨客讴歌赞美的对象。唐朝作为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有大批名垂千古的诗人,写尽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这当中也包括对黄河的描写。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王之涣著名的《登鹳雀楼》。一首《登鹳雀楼》,写出了黄河奔腾向前、流归大海的雄壮。至今,仍广为流传。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dupload/image/202205/1652407178777140397.png

鹳雀楼头,落鸿声里,奔腾的母亲河,日夜川流不息。这首诗语言朴素,如随口而出,却给人如同身临其境的感觉。

是怎样的人生境遇使得王之涣可以作出流传千古的《登鹳雀楼》?

王之涣是唐朝边塞四大诗人之一。关于他的生平记录少之甚少,我们唯一知道的是其出生于太原的名门望族,但是在其祖父辈家道衰败。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不惑之年的王之涣才得到衡水县令的欣赏,以门荫入仕,当上衡水县主簿。同年王之涣就不幸遭人诬陷诽谤,辞去官职,后续开启了他游历黄河的生涯。

王之涣和夫人一道回到太原老家,这一住就是十五年。十五年期间,“遂优游青山,灭裂黄绶。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雅淡珪爵,酷嗜闲放。”王之涣沿黄河的山西、陕西、甘肃等数省,赴河陇,出玉门,漫游西北边地,一路走,一路潜心写诗。

正是这十五年的游览经历,才有了日后流传千古的《登鹳雀楼》和《凉州词》等名作。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dupload/image/202205/1652407189735436194.png

这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描述的是黄河以西,中原沟通西域的交通要道——河西走廊苍凉刚健的气质,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本首诗充满慷慨之气,哀怨却不消沉。《登鹳雀楼》和《凉州词》被人们视为五绝和七绝的压卷之作。

王之涣留存至今的诗歌不多。读王之涣的诗,我们仿佛看到,他极目远眺,欣赏黄河波涛汹涌之水时的慷慨激昂,更感受到了他对人生的丝丝顿悟。

主播丨陈帅

审核丨陈锐

监制丨樊弋滋

统筹丨罗景月 邓婉颖

文案、责编丨陈帅

美术设计丨杨桦 赵墨

音频丨张诗剑

校对丨邓婉颖

参考资料丨《王之涣:在一首诗里相遇》

《哲理古诗的典范——说王之涣 登鹳雀楼》

新媒体中心(影视制播中心)出品

 

责任编辑:王盛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