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国内  >  正文

深圳水务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 到2025年基本建成节水典范城市

时间:2022-02-18 来源:深圳市水务局

近日,《深圳市水务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按照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六水共治”要求,围绕“人水和谐、水城相融”总体目标,提出到2025年,将构建水源保障充足安全、供水服务均衡优质、节水典范城市基本建成、水资源利用效率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水灾害防御坚实稳固、河湖水体长制久清、水文化繁荣、水经济活跃、行业监管智慧一体化的全周期全要素治水体系,广泛形成绿色亲水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实现水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深圳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最佳样板。

建成两江并举水源布局 水资源保障充足安全

目前深圳90%以上用水自市外东江引入。“十四五”期间,深圳将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加快重大水源和输配水骨干工程建设,建成东江、西江两江并举水源布局,实现双水源双安全、90天供水储备能力,水资源利用效率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深圳将全力配合完成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深汕合作区供水工程建设,新增境外引水能力8.47亿立方米/年。实施深汕合作区北坑水库及其配套输水工程等工程。实施罗田水库至铁岗水库输水隧洞工程等核心工程,加快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深圳境内配套工程体系建设。推进公明水库至清林径水库连通工程,推动东西江水源双向连通。

打造全城直饮供水体系 供水服务均衡优质

“十四五”期间,深圳将把区域均衡协调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优化供水设施布局、提升供水品质,实现自来水直饮全城覆盖。

深圳将启动南山水厂等25座水厂新扩建及提标工程,新增水厂规模348万立方米/日,新增深度处理能力739万立方米/日,全市水厂总规模预期达到894万立方米/日。加快推进梅林坳等20余座加压泵站建设,实施供水管网和区域间互联互通管道建设工程,滚动实施老旧市政供水管网更新工程。持续开展居民小区“最后一公里”供水设施提标改造,保障供水实现全城直饮。建立覆盖源头至用户的供水感知系统,提升供水企业供水运营效率,提高供水服务满意度。

建设节水典范城市 水资源利用集约高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对深圳节水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建设节水典范城市方面,将坚持节水优先,在城市生活、工业、农业领域重点开展管网漏损控制、非常规水源利用及智慧节水体系构建,推动节水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全社会节水意识、形成节水生产生活方式,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

深圳将把再生水、集蓄雨水、淡化海水纳入全市水资源统一配置。推动1亿立方米以上的非常规水源利用设施建设,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80%。打造光明科学城、龙华九龙山数字城、坪山高新区等三大再生水利用示范区,实现再生水全面替代自来水用于市政绿化浇洒、道路冲洗和河道生态补水,形成三区域两行业再生水利用格局。推动城市供水管网分区计量,居民小区独立分区计量(DMA)100%全覆盖,建成1000个节水载体。

提升精细韧性应对能力 水灾害防御坚实稳固

肩负“双区叠加”的重大历史使命,深圳水灾害防御工作新旧问题交织。一方面城市内涝治理体系需要不断完善,另一方面城市水灾害防御标准和防灾能力要进一步提高。

深圳将对全市177座水库和51座有坝山塘开展隐患排查和安全鉴定,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明热河等滞洪区工程,提升雨洪蓄滞能力。结合城市更新与道路建设,推动城市雨水管网提标。推进内涝积水点“一点一策”治理。建设排涝河口泵站等13座排涝泵站,提升排涝能力。实施海堤提标工程,按生态海堤要求高标准打造滨海岸线。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加强城市重要市政基础设施、重要交通设施洪涝安全隐患排查,备齐备足防汛抢险物资和设备。健全洪、涝、潮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和全过程应急处置体系。至2025年,城市防洪、防潮能力达到200年一遇,内涝防治能力达到50年一遇。

完善全要素水环境治理系统  河湖水体长制久清

要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不返黑不返臭”,坚持流域系统治理,推进水污染治理“双转变双提升”,加强水生态修复,维护河湖水体健康。

深圳将进一步完善污水收集管网,深化“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实施滨河等18座水质净化厂新改扩建工程,新增处理规模225.8万立方米/日,全市水质净化厂总规模预期达到850.3万立方米/日。实施西部新(扩)建水质净化厂出水总氮控制。启动深汕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开展铁岗等6座饮用水源水库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加大厂网河一体化运行维护和住宅小区排水管理力度,建立河湖管养长效机制。至2025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85%,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面积占比达到60%,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80%。

推动水产城共治共融 水文化水经济繁荣活跃

《规划》指出,要充分挖掘水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水利风景区,滨水滨海区域实现“开放、绿色、融合”,推动河、湖、近海等水域及水务工程设施成为深圳人的“休闲公园”“文化乐园”,实现滨水空间开放共享,促进水文化、水经济发展。

深圳将高质量建成1000公里碧道,包括龙岗河、清林径水库等“五河两湖”碧道以及贯通东西海岸的滨海碧道,推动碧道展示馆等水文化载体建设。对具备条件的水库开展库周环境治理,打造城市公园型水库。实施水务设施景观化生态化改造,对有条件的厂站实施入地改造。积极推进水务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逐步树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深圳水务品牌。

深化水务一体化管理 智慧水务一网统管

“十四五”期间,深圳将实现全要素全周期管理,发挥先行示范作用,强化流域、行业、都市圈一体化管理和数字治理,推动水务一体化改革再出发。加强水务行业数字治理工作,实现水务资产数字化全覆盖、建设数字孪生流域,建成水务“四预”智慧管理体系,实现水务管理智慧化。加强河湖长制工作,以水面率、河湖岸线有效管控比率为抓手,加强水域空间和水岸线监管,全面建立河湖水系空间监控网络,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实现涉水空间涉水事务管理全考核。

聚焦重点发展片区 打造现代水务治理范例

“十四五”期间,深圳还将主动服务,聚焦重点发展片区,紧扣韧性安全、绿色生态、品质智慧、水城一体水务发展主题,分别制定治水策略,努力打造人水和谐、水城相融的水务现代化示范区。其中,光明科学城着力打造绿色低碳科学水城、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打造湾城一体高品质水系统、海洋新城则针对珠江口河口生境特点,打造水海城一体生态新城。


责任编辑:王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