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国内  >  正文

太湖局水利发展研究中心:“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 助力平潭节水型社会创建

时间:2021-08-13 来源: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

平潭节水型社会创建是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水利发展研究中心党史学习教育五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之一。自项目启动以来,太湖局研究中心从平潭水资源实际和“一岛两窗三区”的战略定位出发,积极谋划平潭节水型社会创建工作,通过顶层设计谋划、持续跟踪创建技术指导、协同攻关创建重点难点,主动靠前服务,以实际行动助力平潭节水型社会创建。 

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淡水资源匮乏,2019年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359m3,约为全国水平的1/6,是福建省最严重的缺水地区之一,主要依靠外调水解决全区用水需求。面对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平潭迫切需要深入贯彻“节水优先”,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创建,充分挖掘各领域节水潜力,全面增强社会节水意识,积极探寻海岛型缺水地区的节水新路径,增强水资源支撑保障能力。 

因地制宜谋划顶层设计 

为切实服务平潭综合实验区节水型社会创建工作,研究中心在充分调研摸清现状的基础上,从强化节水制度落实、挖掘各领域节水潜力、加快节水载体创建、严格节水监管、加强节水宣教等方面,因地制宜谋划平潭节水型社会创建顶层设计,编制完成了《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系统谋划了平潭节水型社会创建的9大类58项具体工作,为平潭综合实验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高质量推动“一岛两窗三区”建设做好水资源支撑保障工作。《实施方案》理念先进,思路清晰,内容全面,兼具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顺利通过专家评审,2021年4月通过平潭实验区党工委审议并印发实施。 

持续跟踪加强技术指导 

为确保《实施方案》中确定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研究中心每月派出技术骨干驻场办公1-2次,实地跟踪指导平潭节水型社会创建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根据《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试行)》,项目组多次赴相关责任单位,调研节水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对必备条件及各项指标逐项进行情况摸底,梳理各项指标相关支撑材料。对于农业局、交建局等创建任务较多的责任单位,项目组基本保证每周一次的联系频率,持续跟踪工作开展情况,指导推进重点难点工作。同时建立了月报制度,每月梳理进展并提出逐月完成计划,促进创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此外,研究中心积极协助甲方开展节水宣传工作,主动编制了社会公众节水调查问卷,“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发放并收回100份,助力社会节水意识提升。在持续跟踪指导服务中,研究中心收集梳理大量资料,准确摸排落实情况,深入解决实际问题,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充分诠释了太湖水利人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和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 

组织力量攻克重点难点 

节水载体创建是节水型社会达标创建的重点和难点,研究中心全心全意做好技术咨询服务,积极推进载体创建前期各项工作。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研究中心全面摸排平潭全区载体现状,加班加点完成了16个居民小区、8家企业、3家酒店、2所学校以及1栋公共机构的现场调研,根据不同类型载体创建测算创建费用,并积极协调载体创建重点任务、组织方式。研究中心秉持匠心,全心服务,得到了平潭农业农村局的高度肯定。 

平潭节水型社会创建是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水安全保障程度的重要举措。下阶段,研究中心将继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协同攻克平潭节水型社会创建的重点难点,以实际行动展现全国文明单位风采,助力平潭打造成为南方海岛型缺水地区节水型社会示范县域。


责任编辑:王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