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联合监管工作机制正式建立
为深入贯彻“节水优先”方针,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近日,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与广东省水利厅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联合监管工作机制,通过加强对重点用水户监管,倒逼产业升级,强化示范引领,加快推进大湾区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
大湾区节水监管情况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共40家,占广东省国家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总数的85.1%,其中工业用水单位27家,服务业用水单位13家,包括火电、钢铁、纺织、造纸、石化和化工、食品和发酵等高耗水行业。2020年40家单位用水总量为33.24亿m3,占2020年大湾区工业用水总量的49.1%,占大湾区用水总量的15.6%。
针对大湾区节水设施和用水计量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珠江委推进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监控预警核查通报机制,实现用水单位全覆盖监控,破解节水监管“宽松软”问题。
建立联合监管工作机制
为提升监管效能,避免多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重复监管,6月28日,珠江委与广东省水利厅共同签署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联合监管工作机制》,就信息共享、联合监管、结果通报等方面强化交流合作。
一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双方明确工作机制分管领导及工作联系责任部门与联络员,建立信息共享制度,确立数据定期传输固定渠道,互通共享用水单位节水管理情况等信息,定期编印工作简报,通报用水单位线上监控、线下核查等情况。
二是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建立珠江委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在线监控预警系统,实现重点监控用水单位的空间信息查询、水量监控预警和统计分析等功能,以线上监控问题为导向,建立“线上监控+线下核查”“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的联合监管机制,采取明查或暗访的方式,视情况组织广东省、市、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实施“线下核查”。
三是建立“现场检查+计量校准”线下核查模式。聚焦用水单位用水定额、计划用水、用水计量设施检定、节水措施落实和节水载体创建等执行管理情况,开展用水单位节约用水情况现场检查;针对用水单位用水计量仪表安装位置不规范、直管长度不符合要求,造成计量失真、计量设施无法迁移、无法在线同步检定等问题,创新研发工业用水计量快速校准技术,实现用水计量设施可视化、实时、定量现场校准核查,出具校准鉴定书。
根据线上监控、线下核查情况,采用现场反馈、正式发函(提醒函、整改通知书)、警示约谈等方式,向用水单位通报取用水监控及计划用水、定额执行管理等存在问题,并视情况向社会公众通报大湾区国家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监管结果,保障联合监管工作实效,提升用水单位用水水平,提高大湾区水资源利用效率。
下一步,珠江委将组织开展大湾区国家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的现场监督检查,建立40家用水单位全覆盖、“查-改-认-罚”全链条的监管档案,进一步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国家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在线监控预警系统,不断完善联合监管工作机制,全面提高大湾区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