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国内  >  正文

南水北调知多少 (中线工程篇)

时间:2021-06-15 来源:中国水利报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建设和运行遵循的“三先三后”原则是什么?

答: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阶段,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听取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意见时,提出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和实施要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务必做到“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从此以后,“三先三后”即成为指导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建设和运行的基本原则。“三先三后”原则把节约用水、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南水北调的根本目标是改善和修复黄淮海平原、胶东地区的生态环境,同时在保证调水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高度重视调水区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长1432公里,累计调水逾380亿立方米,惠及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约7900万人。中线工程以长江一级支流汉江的丹江口水库为水源,通过实施丹江口大坝加高后,利用100米左右的落差实现全程自流引水。中线干渠以开挖明渠为主,为保证调水水质不受沿途侵扰,中线工程与沿线水系、道路全部立交,封闭式运行。此外,中线工程还同步实施了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来降低调水对汉江下游航运、取水等的影响。

具体来说,中线工程具有以下六个特点:一是工程多样性。工程点多、线长,中线一期工程不仅有水库、渠道、水闸,还有大流量泵站,超长、超大洞径过水隧洞,超大渡槽、暗涵等。二是投资多元性。工程投资巨大,主体工程筹资渠道由政府拨款、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和银行贷款等组成。三是管理开放性。项目建设和管理开放,同时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广泛听取专家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四是区域差异性。中线一期工程建设涉及的省市、城乡差别大,经济发展不均衡。五是技术挑战性。中线工程突破了工程施工、社会管理、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多项技术,包括丹江口大坝加高、中线穿黄、冰期输水、中线水源区保护、不同水平年水资源的合理调配等等。六是效益综合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既有经济效益也有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如何确保南水北调中线水得到高效使用?

答:受水区地方政府应统筹配置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和当地水源,避免出现一方面外调水得不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继续超采地下水、破坏生态环境的局面。对此,《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供水实行由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构成的两部制水价,无论是否用水都要收取基本水费,要求受水区省级人民政府统筹安排南水北调水和当地地表水、地下水等水源的水资源费和供水价格,利用经济杠杆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要求受水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合理配置各种水资源,逐步替代超采的地下水,在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推进水源转换,退还被挤占的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改善水生态环境。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输水干线的水质保障措施是什么?

答: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输水干线共有四项水质保障措施。一是建立总干渠两侧水源保护区制度。沿线各级政府严格控制在保护区内新上建设项目。同时,环境保护部门也会对现有污染企业开展检查。二是开展总干渠两侧内排段地下水现状调查,防范地下水污染风险。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全面调查工程沿线地下水情况,同时在全线建成了水质监测体系全方位监控水质。三是加强环保监管,制订通水水质监测方案和应急预案,加强水质监测与跟踪,做好应对突发污染事故的防范工作。四是推动中线输水总干渠两侧生态带建设,打造生态廊道,提高输水水质安全保障程度。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枯水年如何调度?

答: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设计调水规模95亿立方米,每年的实际调水量需要根据水源区的来水情况和受水区的需水量具体研究确定。在水源区遭遇枯水年份情况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行“枯水年少调”的原则。另外,可根据旱情分布,将丹江口水库上游的干支流水库纳入统一应急调度,及时向下游补水抗旱,尽可能提高中线工程供水量及供水保证率。对受水区而言,实施当地水与外调水的联合调度,提高受水区的供水保证率。中线工程受水区及其周边地区已建有众多蓄水工程,这些水库大多具有向城市供水的任务,部分水库还具备多充蓄南水北调水的条件,可在南水北调水量不足时加大供水。此外,华北平原广泛分布有良好的地下含水层,是容积很大的地下水库。中线工程通水后,一般年份可以控制开采地下水,使目前超采的地下水得以休养生息,遇枯水年时可暂时增加地下水开采量,以渡过难关。


作者:魏晓雯 责任编辑:叶星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