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在水利部的直接指导下,陆良县结合实际,在恨虎坝中型灌区建立水权分配,水价形成,节水奖励,国有工程建管,田间工程管护,社会资本和合作社参与等7项机制,有效破解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初步实现了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工程良性运行,供水有效保障,产业快速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等改革的预期目标。
二、主要做法
(一)动员群众全程参与
为保障改革顺利实施,充分发挥项目区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召开党员会、户代表会、村民大会,把政府的改革意图向群众宣传到位,算清改革前后对比账,让群众知晓改革、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形成了群众参与的改革共识,奠定了改革推进的群众基础。
(二)认真制定机制建设方案和工程建设方案
一是深入调研,准确掌握。方案编制组深入项目区广泛宣传、开展入户调查,摸清各家各户土地面积、生产生活、用水需求、经济收入等情况,开展航拍实测、土地丈量,认真复核,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二是全面分析,系统设计。把项目区的具体问题和国家的宏观政策进行对比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试点的机制方案和工程建设方案。三是汇集民智,反复论证。水利部召开两次部长办公会专题研究,从宏观层面界定了改革的方向、目标和路径,多次派出工作组深入实地调研,全程参与方案编制。云南省政府召开2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改革工作。省水利厅及各相关责任部门多次研究落实改革细化方案。委托国内实力较强的科研院所作为技术支撑单位,邀请国内水利、法律、经济等各类知名专家多次参与方案可行性论证,方案反复征求项目区群众和各基层部门意见。最终试点机制方案通过水利部审查,工程方案通过省水利厅审查,曲靖市人民政府、云南省水利厅联合批复。
三、节水成效
一是系统提出了“7项机制+8项办法”的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运营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农田水利改革“陆良模式”。
二是创新突破了初始水权分配、合理水价形成、节水激励约束、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管理、企业和农民共享等关键性技术难题,形成农田水利改革标准化流程。因为有人管、有钱管,实现了工程长期良性运行,投资效益好、节水效率高,亩均节水超过100方,改革让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三是复制推广,为加大农田水利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力度,进一步巩固农田水利改革成果,把点上的“盆景”变成面上的“风景”,使农田水利改革成果惠及全县群众,陆良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推广农田水利改革试点经验的实施办法》。
2016年至2023年底,全县共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5.78万亩;累计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50.31万亩,占全县有效灌溉面积的100%;土地规模化流转面积3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