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河北省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推动全社会节水能力显著提高,节水政策制度和标准体系基本完善,全社会节水意识不断增强。
高标准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
走进河北省平山县敬业集团污水处理中心,工作人员拧开取样阀,接了一杯“纯净水”请记者“品尝”。在污水处理中心的零排放车间南侧,两个透明鱼缸里有上百条金鱼在“清水”里游动。
“经过超滤+反渗透双膜技术处理的污水几乎达到了饮用水标准,养鱼的水全部来自经过处理的污水。”污水处理中心工作人员说。敬业集团以钢铁为主业,属于传统的高耗水行业。在水利部门指导下,集团成立了节水管理委员会,投资1.17亿元建设污水零排放工程。全厂绿化、消防、抑尘等全部使用中水,反渗透产水用于各生产厂软水站、除盐水站,浓水用于焖渣和冲渣,实现了污水零排放,每年节约水资源740万立方米。
“这里只是河北省高标准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一个缩影。”河北省水利厅节约用水处副处长辛雪莉告诉记者。
2022年,河北省以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为基础,全面提升县域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实现“三覆盖、两提高”,即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市、区)实现了规模以上重点用水行业节水企业、节水型党政机关、节水型小区(新建)全覆盖,农业灌溉计量率、再生水利用率分别达90%、35%以上。截至目前,全省99个县(市、区)被水利部评为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在河北大学水情监测工作站内,一面电子大屏实时监测各时段、各办公区及宿舍的用水量。2021年,河北大学率先采用“公共机构创新型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完成3个校区男生公寓“纳米免冲水小便器”换装工作,一年节约办学资金约160万元。
2022年,河北省通过召开区片推介会、发布会,支持鼓励节水服务企业推广“创新型合同节水管理模式”,解决了财政资金支付难题,通过合同节水模式完成大中专院校节水改造23所,引入社会资本2900多万元,年节水量320万立方米,年节省水费1800万元。
节水管理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
“围绕协调推动、规范管理、主动服务等方面综合施策,河北省节水管理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河北省水利厅节约用水处处长李国正说。相较于2018年,2022年全省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18.4%、28.0%,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673提高到0.677,非常规水利用量增长147.2%。
河北省11个设区市、167个县(市、区)全部建立由政府主管领导为召集人的节水协调机制;万元GDP(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等指标被纳入相关考核;省文明办将节水纳入文明单位测评,省教育厅将节水纳入全省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要点等,各行业共同推动节水工作。
河北出台水平衡测试、企业节水信用等5项节水制度,推动所有设区市制定出台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实现节水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有法可依;将高耗水工业、服务业和公共机构等领域15项节水标准纳入地方标准编制计划,发布实施医院、宾馆等7项相关节水标准;将用水定额全部嵌入计划用水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市级重点节水事项监督全覆盖。
河北省水利厅正在推进官网“节水产品技术展示平台”搭建工作,设置农业节水、工业节水、生活节水等6个板块,展示推广节水先进技术、产品、工艺和典型案例。选择部分县(区)开展公共供水企业用水平台与省级水资源管理平台对接工作试点;成立“节水大课堂”,组织专家学者围绕基层关注的节水热点难点问题,定期开展专题培训等;与金融机构签订协议,为节水服务企业设立专项优惠贷款项目,并实现首批“节水贷”业务落地。
此外,河北还加大节水宣传引导力度,将节水效果作为2022年寻找“最美绿色家庭”评选标准之一,强化节水在文明单位测评中的作用;组织全省303支志愿团队参与节水志愿服务,开展活动1.2万余次;开展节水教育基地创建,截至目前全省已创建2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