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科普小课堂 | 第二十期·这些动物是天生的“节水专家”
时间:2024-04-22 来源:河北省水利厅

编者按:为提高公民节水自觉性,河北省节约用水办公室联合石家庄市水利局开设“节水科普小课堂”专栏,面向公众科普节水知识、节水科技及节水窍门,希望大家从自身做起,养成节水护水的好习惯。


水是生命之源,可沙漠里的动物没有水如何生存?其实,万物生灵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沙漠里的动物们为了活下来,个个都有“节水妙招”。

弯角大羚羊:“错时法”科学合理

生活在非洲撒哈拉地区半沙漠地带的弯角大羚羊从植物中摄取水分。它们非常善于节约利用有限的水分,进化出了一种“错时进食”的生活习性。因为晚上草中水分含量比白天多,所以它们只在黄昏和夜间进食,以最大限度地获取食物中的水分;到了晚上,还会不停地做深呼吸,因为晚上空气湿度较大,从而补偿白天呼出气体时带走的水分。

骆驼:“储存法”细水长流

有着“沙漠之舟”美称的骆驼之所以能够连续几天不进食,就是靠驼峰里的脂肪转化为水和热量维持生命。骆驼不轻易张开嘴巴,以减少水分流失,非常善于“节水”。骆驼的胃里还有许多瓶子形状的小泡泡,那是它们储水的水囊。通常,骆驼能在10分钟内喝下100升水,然后将大量的水储存在“瓶子”里,这样即使几天不喝水也不会有生命危险。

甲虫:“采集法”别具一格

在非洲的纳米布沙漠有一种拇指甲大小的甲虫,能够利用物理学原理从潮湿的空气中采集水分。当夜晚沙漠大雾降临时,甲虫就会来到沙丘上,头朝下趴着,将背朝向雾来的方向,雾气碰到温度较低的虫体,会在甲虫身体表面凝结成水珠,由于身体倾斜,水珠自然地沿着甲虫的背部流到嘴里。

沙蜥:“变色法”操纵自如

在荒芜的沙漠中,有一种身材小巧的沙蜥,它们可以根据环境来改变体色,减少水分蒸发。早晨,它的皮肤是黑色,随着气温慢慢上升,皮肤渐渐变成沙土色,这种肤色既是很好的保护色,又能减少水分蒸发。黄昏后,沙蜥的皮肤又变成另一种颜色,以适应身体对水分的需要。此外,沙蜥还有一身厚厚的角质层,可以将体内的水分最大限度地保留下来。

bdupload/image/202411/1732689000651381681.png

 扫码进入节水云课堂

责任编辑:王盛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