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星球
您目前所在位置: 首页 知识星球 正文
【二十四节气】寒露:寒露兆丰年 霜降秋色深
时间:2022-10-20 来源:中国水利报

当节气到了寒露、霜降之时,意味着已入深秋。由于这两个节气都表示水汽凝结现象,使得它们也富含与水有关的文化内容。

水与寒露

在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度,秋天倒数第二个节气——寒露到来,此时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冬天不远了。

古代通常用“露”来表达天气转凉变冷之意。所谓寒露,意思是说天气变冷,地面上的露水快要凝结成霜了,有“寒露寒露,遍地冷露”的俗语。

寒露节气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寒露时节,北方的气候开始变得寒冷,候鸟迁徙到南方准备过冬;二候雀入大水为蛤,雀鸟都销声匿迹,海边却出现了与雀鸟的颜色条纹相似的蛤蜊,民间相传这是雀鸟变的;三候菊有黄华,寒露时节迎来了菊花的花期。

寒露节气几乎贯穿整个10月,此时的北京,在迷人的秋景之中已能见到凝结在草木之上的初霜。东北和西北地区已提前进入冬季,部分地区甚至能看到雪景。即便是在广东地区,这个时候的气温与水温,已不允许人们赤脚蹚水过河、下田了。寒露时节特有的秋绵雨、寒露风和高原雪灾会使一年的辛勤耕作功亏一篑,因此在晴朗的天气抢收抢种、防灾减害成为农事的主要内容。

华北等地区10月降雨量比9月降雨量要少一半,而西北地区10月降雨量就更少了。但在渭水和汉水流域,以及四川、贵州大部分地区,还有云南东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和华西地区,往往会出现秋季多雨的情况,有时候降水连连,总雨量甚至会多于春季,仅次于夏季。华西秋雨是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一般集中在9—10月。一旦发生这种天气,就会一连数十日阴雨绵绵,不见阳光。虽然雨量并不大,但持续时间可达20~30天。其间,即将成熟并需要收割的秋季作物,往往会因光照不足和湿气严重而倒伏、霉烂、减产。这种秋雨在华南东部也时有出现,同样会对农业丰收造成影响。

寒露前后就是重阳节。民间在重阳节这一天除了登高望远、插茱萸外,还有赏菊饮酒的习俗。这里所饮的酒是用菊花与发酵的粮食混合酿成的。《西京杂记》中记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孟浩然诗中写道:“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与友人把盏对菊、共话重阳,重阳与酒香、菊花融为一体。

人们还会以重阳日的晴雨来预测一冬的天气。有谚语道:“重阳无雨一冬晴。”但人们还是希望重阳能够下雨,这样来年丰熟,所以有谚云:“重阳雨,米成脯”“重阳湿漉漉,穰稻钱千束”。

水与霜降

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当太阳运行位置达到黄经210度的时候是为霜降,这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霜降,顾名思义就是空气中的露水已经凝结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写道:“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二十四节气解》中则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在这个时候,空气中的水汽在夜晚温度较低时碰到地面上的物体,就会附着于其表面凝华成霜。这些霜有的呈细小颗粒状,有的呈针状,还有的呈美丽的羽毛状。如水汽较多,气温适宜时,则可以形成美丽的雾凇,俗称树挂。

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天气渐渐凉了,豺狼开始大量捕获猎物,并将捕到的动物放在田间地头,有的还拖入洞中存放起来;二候草木黄落,草木经过夏天的繁华,到了这个时候开始衰败变黄,枯萎落地;三候蜇虫咸俯,这里的“咸”是全部的意思,霜降来临,夜晚地面的温度已降到了可以结霜的程度,地面的虫子感到了寒冷,用细土将洞穴封起来,蜷缩成一团,准备蛰伏越冬。

此时,北方大部分地区已经秋收扫尾,而南方正是大忙时节,收获早稻、晚稻,栽种冬麦、油菜,采摘棉花,耕翻整地。在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作“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在农业生产方面,这个无霜期就是农作物的生长期限,霜降出现表明气温已经下降到不适合作物生长的程度了,所以人们把霜降称为“严霜”“霜刀”“霜剑”。

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与此同时,在江苏太仓一带,人们忌讳霜降日不见霜,云南一带霜降日也忌讳无霜,“霜降无霜,碓头没糠”,意思是如果霜降日没有打霜,来年可能闹饥荒了。

在广西西南部的大新、天等、靖西、德保、那坡等县的壮族也有过霜降节的习俗,其中以大新县下雷镇的霜降节会最具特色。在霜降节期间,家家户户会做“霜降糍”。它是以当年收获的糯米,经过蒸、舂、捏等工序并佐以白糖、花生馅而成,色泽银白,味道香甜。有的人家还会在糍杷上印双喜或飞禽图样,而这种糍杷一般是用来祭祀祖先或馈送亲戚友人的。霜降节会一般要持续三天,以霜降前一天为“头降”,霜降日为“正降”,而霜降第二天则被称为“尾降”。


作者:陈超 责任编辑:王盛楠
Baidu
map